重视高校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虞宝桃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4-10-14 阅读量: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强调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高校美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优势,必须站在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解决好制约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致力于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诗教、乐教,注重以美育人。此后,王国维、蔡元培等明确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逐步积淀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多次对做好学校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强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美育因具有“以美引善”“以形育人”“以情感人”的特点,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美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品格、启迪思想智慧、激发创新活力,有益于大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当前高校美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蓬勃开展,取得可喜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美育工作依旧是高等教育的薄弱一环,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

对高校美育的全面认知尚不到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高校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忽视了美育的科学内涵,未能清晰认识其整体性和复合性。部分高校对美育存在认知偏差,对美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认识不足,致使美育处于高校工作中的边缘化地位,“美育无用论”说法仍有传播的空间。很多教师认为美育与己无关,那是艺术教研室教师的职责。也有部分教师认为美育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的艺术能力培养,相对忽略了美育在涵养人格精神层面的作用。

高校美育的师资建设相对滞后。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对高等学校美育师资力量问题做出了规定。根据通知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时至今日,无论是综合性质的大学还是文理工农林医法财等单科性大学,很少能够按照这个要求配齐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另外,专业任课教师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有待提升,否则无法给高校美育工作带来有效助力。

高校美育的培养路径有待革新。高校美育的培养路径有“形”缺“神”。在课程设置上,高校美育多以选修课为主,且教学存在理论性强、内容系统性和衔接性弱的问题。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存在文化辨识度不够、历史基因没有很好地凸显等现象,学生艺术社团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社会实践方面,与美育主题相关的活动立项项目较为稀少。此外,高校积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美育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高校美育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完善。目前,在整个高校的各级评估体系中,对美育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没有明确的数据要求和规范的质量标准。不少高校内部往往将音乐和舞蹈等艺术类教师按照其他学科同一标准管理,如要求一定数量的论文和项目等,鲜有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显而易见,对高校美育教师的考核评价没有结合美育的特性进行,缺乏科学性。

加强高校美育建设的具体措施

要解决当前高校美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改革创新”的要求,从工作理念、师资队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育人合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举措,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美育的育人目标。

更新高校美育工作理念。美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全面准确理解美育的科学内涵,即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大学美育作为美育的高阶形态,更应注重知识、能力和精神三者的有机统一;引导专业任课教师转变“美育与己无关”的观念,认识到全员肩负美育职责;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按“美的规律”进行自觉建构,最终达到“美的状态”。

建强高校美育师资队伍。高校要夯实“教者先行”的意识,将美育品质要求融入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学与专业能力。作为美育的重要力量,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地设计并参与学生活动,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并能够坚持运用美好的语言和行为,以教师的美好人格来砥砺学生的人格理想。

优化高校美育培养路径。加强系统谋划,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网络技术等培养路径上着力。注重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宣传栏等艺术展示空间,凸显学校历史底蕴,增加文化辨识度,有条件的高校要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大力推进数智技术赋能高校美育,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展演展示、互动体验等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艺术体验,推动沉浸式美育的发展。

健全高校美育评价体系。高校要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多元化美育评价方式,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高校要注重在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过程中强化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