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厚植思政教育底蕴

作者:毛学良 陈爱平 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量:0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文化底蕴和感染力,更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目前,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现代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因此,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视为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要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培养,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学校管理层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两者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

优化教育内容,构建完整课程体系。在教育内容上,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设一批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代大学生”等,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以构建起完整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进而为思政教育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高校各专业课程也应积极挖掘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例如,在文学专业课程中,可以深入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等;在建筑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寓意,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和建筑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思政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同时,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很难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因此,思政教师应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知效果。此外,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历史遗迹等文化场馆,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实物和场景,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开展传统文化调研活动,如调查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如书法社、国画社、戏曲社、汉服社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传统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为丰厚的文化滋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当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难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帮助教师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条件,如建立资料室、丰富图书馆藏数据库等,方便教师查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鼓励教师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教学案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质效。此外,高校可以组建跨学科的教师团队,整合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教师资源,共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跨学科教师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和方法。例如,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可以由历史教师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文学教师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思政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团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活水源头。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使命,理应锚定这一根本任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着力增强其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效能与系统特质,全方位、多层次地施展多元化教育举措,巧妙而自然地将这一文化瑰宝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以文化的力量塑造更多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本文提出的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正是对此的回应。但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两者的持续融合,还需要多方深入探索,以便持续保持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成效。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