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要从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统领的学术权力体系,构建师生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发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大学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定制度自信,对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回答,针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政治宣言、制定了行动纲领。组织广大干部师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思想、行动自觉,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加快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重要政治任务。
从“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从战略和全局的维度,深刻理解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典教科书。《决定》既是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宣示;也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政治动员。《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理论上的新概括、提出了实践上的新要求,对新时代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推进新时代制度建设,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从历史和实践的维度,深刻认识四中全会凝练概括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独特的历史轨迹、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世界奇迹。这些奇迹充分彰显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立和不断健全的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四中全会凝练概括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我们坚定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从总目标和总思路的维度,深刻领会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决定》明确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为健全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勾勒出基本路线图和宏观进程表。
四中全会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为推进中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为健全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委科学、民主、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健全和完善高校内部民主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指导依据。“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高校坚定文化自信,担好文化传承使命,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服务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筑提出了新的使命担当。“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国高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明确了努力方向。
注重“五个结合”,把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抓紧作出部署安排,突出抓好“五个结合”。
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通过理论宣讲、集中研讨、加强自学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二是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形成“头雁效应”。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既全面系统、整体把握,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学深悟透、笃信践行,使之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三是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推动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走向深入。高校各级党委要做到统一部署,统筹推进。领导干部在自身学习贯彻的同时,要指导好、组织好本单位本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确保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在主题教育中取得实效。
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双一流”建设相结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流的大学治理体系是一流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流的大学治理体系需要大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一流的内部治理结构。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摆脱既有路径依赖,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科学运行、协调有序的内部治理结构来推进全面依法治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二是建设一流的学科制度体系。高校要通过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来支持学科布局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科发展内生动力,大幅提升一流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建设一流的人事和人才制度体系。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职称晋升评审机制以及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等体制机制的改革来破解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和难题,激发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将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善于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积极面向学生宣讲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解读中国近现代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真正让四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二是进一步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高校是重要的人才集聚地,培养和集聚人才是高校的重要功能。高校使命重大,必须充分发挥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优势,为推进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高校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研究和解决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应列入高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一是鼓励、引导和支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研究这些重大任务和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和全面阐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把握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关理论。二是鼓励和支持广大师生参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大课题研究及重大制度制定。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和研究优势,组织重大课题协同攻关,产生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成果,积极为国家重大制度的制定献言献策,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三是积极成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路者。高校要通过科研组织形式、协同机制、评价机制等改革来引领原始创新和科技产业创新,引领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为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积累经验、探明方向。
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制度文化建设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要积极发挥制度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一是积极营造崇尚制度的校园文化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两个维护”,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校师生员工增强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二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制度建设。高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体系,深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提升管理效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三是把准制度文化的育人导向。高校要持续推进全面综合改革,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一脉相承、更有利于高校改革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办学治校中彰显制度文化,进一步提升师生员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领全校师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深化“四个着力”,扎实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是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的显著特征和根本目标。推进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
着力加强高校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治理和建设发展的“定海神针”,是“牛鼻子”。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好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有了根本保障。因此,如何进一步坚持并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核心课题。为此,高校应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党委办学治校能力,尤其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具体配套制度,真正发挥高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着力深化高校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党委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确定学校重大发展战略后,大量工作需要依靠以校长为首的行政体系去推动落实。为此,高校应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大框架下,结合国家“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确保行政体系高效、规范、科学、廉洁运行。
着力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统领的学术权力体系。学术权力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极。学术委员会是高校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仍然存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边界不清的现象,同时存在学术权力运行不够规范的问题。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真正让学术权力在校、院两个层面的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着力构建师生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体系。校园民主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着力构建社会、师生、校友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体系,鼓励和吸引广大师生员工、校友以及政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画出中国高校治理与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作者左惟: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19年第22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