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期的教师培训应有新的内容取向

原创:汪文华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2-11 阅读量:0

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转折性意义的年份,十分关键特殊。教育系统必须牢牢树立起“收官”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好局、开新局。对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来说,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更是“十四五”的谋划之年。“十四五”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周期,新周期的教师培训将在继承上改革发展,其具有怎样的新内容取向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十三五”时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它们是新周期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遵循。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也印发了系列文件,它们是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指导。谋划新周期的教师培训工作,应该贯彻落实基本遵循和基本指导,围绕政策文件,分析研究其新的内容取向。

第一,始终坚持“师德为先”理念。“师德为先”摆在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五个基本理念之首,这个理念也是教师培训必须始终坚持的。为大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在职教师培训中要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制订教师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因此,新周期的师德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

第二,切实加强“四育”师资培训。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要绘好爱国主义同心圆,推动教体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打通家校连心桥。”因此,新周期的教师培训要切实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师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为提高“四育”质量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第三,认真落实“四新”“五能”培训。《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四新”是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的基本内容,“五能”则是其目标指向。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家存撰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关键能力的界定与养成,《教师发展研究》2019第04期)认为,“五能”是中小学教师的关键能力所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中小学管理》2020年第01期)一文强调,要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特别是要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能力、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各地方各学校要抓好教师这五种能力建设,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四,不折不扣完成“两全”培训任务。一是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开展小学思政课兼职教师专业培训,使“小学兼职思政课教师在上岗前应完成一定学时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并纳入在职(岗)培训学时记录;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进行专题培训、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培训等。

二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任务(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通过政策文件分析不难发现,新周期的教师培训内容的新取向是“一德”“四育”“四新”“五能”和“两全”。当然,具体的培训主题内容、方式方法等是以需求方为主导的,即服从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但是,方向特别是培训内容的总体取向是必须坚持的。同时,新周期的教师培训还应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要结合教师工作和生活实际,优化内容、改进形式、合理开展,避免硬性安排,坚决杜绝走形式、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