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理论宣讲

原创:刘国权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1-01-08 阅读量:0

高校辅导员面向大学生做理论宣讲的目的与意义,是通过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中宣讲理论,引导学生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的理论宣讲想要“得人心”“励人心”“聚人心”,必须衔接思政课程、传递青春能量、彰显人格魅力。

一、衔接思政课程,通过立足学生增“温”

辅导员的理论宣讲首先要“增温”,即通过理论的有趣味、变生动、接地气,有效减少学生对理论的拒斥感。

辅导员的理论宣讲一方面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区别,另一方面又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后者提供丰富的素材。辅导员宣讲的“理论”,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重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本身就极具特色,是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育人力度紧密融合的典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回信、重要寄语为例,从2013年的“五个一定要”、2014年的“八字方针”、2015年的“十六字诀”到 2016年的“四点要求”、2017年的“三个比喻”、2018年的“四点希望”,再到2019年的“六个要”、2020年的“五四寄语”,这些阐述不仅站位高远、学理深刻、内涵丰富,而且富有感情、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由此可见,辅导员要宣讲的“理论”并非纯粹学理性、完全抽象化的知识,而是总书记关于这些学理知识、抽象概念的灵活运用、具象化解读和大众化阐释。这些“理论”自诞生起就具有接地气的属性和化人心的功能。

同时,辅导员理论宣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所有的理论最终都要指向学生的对党忠诚、为国担当和青春奋斗,因此辅导员宣讲的内容常常更具煽动性、情绪常常更具感染力。当前的思政课程虽然也在“学生转向”“育人转向”,但作为一门课程,学科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知识框架必然是教学重点,因此教学内容势必偏理性化、教学过程势必偏冷静化。内容、过程的区别也带来了具体目标和现实效果的差别:辅导员的理论宣讲是“让学生知使命”,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理论”。区别和差别并不意味着辅导员讲不好精深理论,只能将其落细落小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际(虽然这一情况并不少见),也不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做不到接地气,只能以思想解释思想、用理论证明理论(虽然这一情况也很多见)。而是“术业有专攻”,作为实践育人主体力量的辅导员,就应该多从小处着手,通过以小见大、由低到高、从个别到一般,让学生明晰“我”的成长进步、“我”的青春担当对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人民幸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课程育人主体力量的思政课教师,就应该多从大处切入,通过阐释学理、分析应然、剖解逻辑,为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塑造青春梦、召唤青春梦、依靠青春梦,寻找科学的解释,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辅导员的从小处着手与思政课教师的从大处切入相结合,二者共同培育的大学生才能既懂理论、又会实践,既有远大理想、又有眼前目标。2019年3月18日,30余名辅导员参加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就是两支队伍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有力证明,也让两支队伍接下来的团结协作、合力育人有了同一方向和具体进路。

二、传递青春能量,通过感染情绪增“力”

辅导员的理论宣讲还要“增力”,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生命力、团结力和青春活力。

理论宣讲是一门语言艺术,“文质彬彬”是理论宣讲成功的重要标志。《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君子”应该表里如一,身心协调。一件事物、一项工作也是同理,只有内容不重形式是低级粗鄙的,只有形式不重内容是虚伪浮夸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才能证明事物的完美和工作的完整。辅导员理论宣讲的内容是“有小有大”的理论,形式是富有感染力、爆发力的宣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现为宣讲理论、鼓舞青年、激发担当过程中的真情流露、状态饱满、情绪高昂。尽管学生可能在一次、两次的宣讲中未能深刻理解宣讲内容,但学生每次都能感受到辅导员情绪的感染和力量的感召,逐渐减少对理论、学理论和听理论宣讲的腻烦感、拒斥感,这正是理论宣讲逐步入脑入心的过程,也是理论宣讲潜移默化地感召和激发学生生命力量、向上状态、青春活力的生动体现。

生命力是敢于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力量,内含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积极品质,是人的“生存性本能”;团结力是乐于团结奉献、乐于社会参与的力量,内含着对家人、对集体、对国家的爱,是人的“社会性本能”;青春活力是勇于担当责任、勇于创新创造的力量,内含着解放、革新、创造等欲望,是人的“超越性本能”。在第一个本能的驱使下,人类实现了由动物向人的进化,成为了万物的灵长;在第二个本能的驱使下,人类建立族群和国家,维护集体秩序和共同规则;在第三个本能的驱使下,人类不断超越自然的限制、生理的限制,不断解放自己的身心手脚,创造了科技生活、现代社会。所以人的生命力、团结力、青春活力是先天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的,后天的教育实质上就是对“三力”“三个本能”的激发、巩固、丰富、引导和规制。大学生的生命力、团结力、青春活力正处于待勃发而未勃发或已勃发但受压抑的状态,他们正处在理想还是现实、个体还是集体、继承还是创新的“人生岔路口”,急需身边人用对事对物的热情、大我的爱和进取创新的追求为他们举旗指路、定向领航。辅导员在理论宣讲中,动情地讲述自己对理论的学习、思考和感悟,从学生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出发谈小与大、家与国、利与义,全方位展现自己对信仰和信念的坚守,对生命和生活的认知,对责任和使命的理解,是理论知识的传达,更是情感的传递、力量的传递,对大学生青春担当的激发、奋斗之力的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辅导员理论宣讲的基调必须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饱含辅导员身为党员的骄傲自豪,为民族灿烂文明传承不息而奋斗的骄傲自豪,投身百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骄傲自豪和迈入新时代、奋进正当时的骄傲自豪,让大学生在辅导员的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自强奋斗精神、宽人律己态度的熏陶浸染中,调动内心深处的“三力”,产生情感的共鸣,成为理想与现实、个体与集体、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

三、彰显人格魅力,通过以身作则增“效”

面对“95后”“00后”大学生,传统自上而下式、启蒙式教育的效果正在飞速减化,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大学生开始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你凭什么来教育引导我?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的任务就是“学”,学生普遍只会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会对教师的身份和资格产生质疑。但在讲求民主、平等、对话的今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逐渐从“教得好不好”变成了“合不合格”“称不称职”,从“你能教我什么”变成了“你凭什么来教我”。这些转变必须被严肃对待,因为转变背后是时代的发展大势、是年轻一代的个性特点、是教育对象的巨大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充分把握和及时顺应这些变化,仍然以“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方式做育人工作,那么他很快就会陷入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硬方法不敢用、软方法不顶用的窠臼,最终被学生吐槽、质疑,甚至是反对。新时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更广泛、生活条件更优越、精神追求更多元、视野见识更开阔,教师一次又一次的“老生常谈”,一番又一番的“苦口婆心”,一碗又一碗的“心灵鸡汤”早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自由选修、教学评价、学生测评……教育者早已不是不容置疑的“合法上位者”,学生已经掌握了“尊重”和“喜爱”的主动权,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评价投票展现着自己对教育者的尊重或不尊重、喜爱或不喜爱。

辅导员不仅不是例外,而且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其他教育者教的是学理知识,实用性更强,学生的获得比较直观,进步成长也显而易见。辅导员传的则是“人生道理”,这些道理既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求职就业,容易遭到学生的轻视和忽视;又与辅导员个人的人生追求、生活状态、素质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一个没有信仰的辅导员去做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一个在工作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的辅导员去讲社会的正义、诚信的价值,一个不爱岗敬业、不热爱学生的辅导员去讲“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平凡之中有不平凡”,很难想象学生会受到教育和引导,感染和鼓舞。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有“三最”关系,所以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辅导员的说与做是否统一、人品和能力是否值得被尊敬,对岗位的尽职和对学生的关怀是否真诚真挚,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都是正在进行中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一个辅导员唯有真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做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忠于职守、勇担重任,学生才会尊重和喜爱辅导员,并因为尊重和喜爱,相信辅导员讲述的“人生道理”,走上辅导员指引的成长道路。

辅导员站在学生面前自信从容地做理论宣讲,是真信仰、真学习、真践行、真做到的全方位展示,是为理想激壮怀、爱家国有情怀、思人生知感怀、对学生尽关怀的充分展现,也是辅导员素质能力、人格魅力的全景呈现。再加上辅导员较强的语言能力、丰富的内心情感、饱满的宣讲情绪,那么无论学生能否听得懂、记得住,他都可能因为“不明觉厉”而对辅导员敬重喜爱,因敬重喜爱而对辅导员信任信服。事实上,辅导员只有让学生“不明觉厉”、敬重喜爱、信任信服,才能完成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使命任务,事半功倍地处理好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最终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本文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省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辅导员刘国权。文章系黑龙江省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新时代 新青年 新担当”辅导员工作室研究成果(文件号:黑教工委函〔2020〕8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郑州大学)202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ZUKFYB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