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原创:张辉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05-21 阅读量:0

在《教育的目的:赋予学习者持续成长的能力》中,论述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持续成长结构’”;在《教育的本质是能力培养》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以思维能力为代表的各种能力”“能力是练习而来”(知识的反复应用->习惯成自然->性格决定命运);在《项目化教学:为学习者赋能》中论述了持续成长的“353”能力结构以及项目化教学的教法;在以上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一)坚持全人教育原则

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宽度、厚度、深度”方面统筹融合,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成长的能力结构,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坚持个性化培养原则

在“课程超市”(广义的课程概念,资源都可看作是课程(一切即资源,资源即项目,项目即课程),包括常规课程和非常规课程,如学生自主申报的社会实践项目可以通过认定,作为其个性课程)的理念下建立“学分银行”平台(是课程超市的落地载体,是实现非常规课程与常规课程之间的转换机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逐步实现“一人一培养方案,一人一成长路径”的定制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原则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紧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紧密对接。

(四)坚持协作育人和实践育人原则

通过“九链对接”(详见《产教融合系列文章――怎么做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与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等协作育人模式,建立起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有效的“全过程、多场所、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坚持特色发展原则

做好面向未来的专业建设规划及区域产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定位,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为企业赋能,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出“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专业特色。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

图1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_副本.jpg

 图1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

图1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以全人教育为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建立其一生发展所需的能力,从“道、法、术”三个层面培养“有人文素养、有科学方法、有专门特长”的三有人才。将学生的成长比作一棵树:道的层面是根基,重点培育“梦想、体魄、美德”3项能力;法的层面是树干,主要通过“项目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两种途径,实现对“思考、决策、沟通、执行、学习”5项能力的培养;术的层面是树冠,以具体成果引导提升“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创造”3项能力。表1是“353”能力指标体系。

表1_副本.jpg

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通识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项目化教学、学分银行、实践教学体系等组成。

(一)人文之素养(通识教育体系)

通识能力,是指人的一生发展所需的那些通用能力;通识教育,是指培养通识能力的教育。通识教育以“353”能力指标体系为培养目标,以“课程+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筑造正确梦想的能力、锻造强健体魄的能力以及传承中华美德的能力,为全人教育奠定通识类知识和能力基础。

图2 通识教育体系_副本.jpg

图2 通识教育体系

(二)专门之特长(专业教育体系)

“专门之特长”是指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练就一技之长,同时还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实现从一般技术技能人才到“匠人”的转变。专业教育体系是实现“专门之特长”的载体,按照“打牢基础、抓住核心、专攻方向、培养创新、开拓视野”的培养理念,将专业教育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创新课、专业选修课”五大模块。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既遵循知识与能力的一般学习规律,也相互交融,共同支撑“专门之特长”的培养目标实现。

 图3 专业教育体系_副本.jpg

图3 专业教育体系

(三)科学之方法(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培养“353”能力体系的抓手和实现载体。在项目化教学中,将班级分成小组,每组课前布置一个项目(如课程项目、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各小组在课前完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成果分析及项目总结,课堂上各小组答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评价。采用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写作和演讲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及学习能力。项目化教学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规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成果为导向”为原则,使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潜移默化地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根植在学生心中。

 图4 项目化教学是实现能力培养的载体_副本.jpg

图4 项目化教学是实现能力培养的载体

(四)学分银行

以“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堂教育与项目活动、校内外教育之间的转换通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学生个性发展。实行灵活学分制(参考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拓宽除课程以外的学分获取渠道,鼓励学生发挥所长积极参与以能力提升和成果为导向的项目活动,在保证专业架构的基础上,所获学分可以灵活选择置换相关的课程学习),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建立“学分银行”平台,建设学生基础信息库、学习成果库,通过学分认定与转换系统,实现学生多元学习、定制学习、个性学习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图6 “学分银行”平台_副本.jpg

图5“学分银行”平台

(五)实践教育体系

本着“资源即课程”的理念,大力挖掘和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将大学办成开放式大学。遵循“能力是练出来的”原则,建立“四层次、五平台”实践课程体系及支撑体系。“四层次”课程体系,是指全校课层次、专业课层次、双创课层次、定制化项目层次;“五平台”实践支撑体系,是指校内实验平台、双创研发平台、企业实践平台、综合培训平台、“学分银行”平台。

图7 “四层次、五平台”实践教育体系_副本.jpg

图6 “四层次、五平台”实践教育体系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实践项目分为单元实践、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四个级别,对应通过个体实验室、专业群工程中心、企业实践基地、社会立体资源平台逐步提升综合能力。

图8 四级实践项目体系_副本.jpg

图7 四级实践项目体系

(作者: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张辉)

作者简介:张辉,三一集团副总经理,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工学博士,IEEE 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AC会员,中国建设机械产业技术国家级专家,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会员,中国宇航学会航天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长沙市高层次人才,长沙市紧缺急需一类人才,中国民办教育行业杰出校长,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优秀校长,湖南省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