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为灵魂 引领学校发展——阳泉市郊区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赵秀枝 来源: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8-01-12 阅读量:0

著名的教育学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可见,文化是一所学校前行的灵魂,它主导着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成员的思想与行动。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翻开中外教育史,凡是著名的学校都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与特色。近年来,我校努力以校园文化为灵魂引领学校发展,书写着教书育人与文化传承的动人乐章。

一、坚持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创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不断创新的过程,它原本就是基于学校传统的创造,是历届师生共同认可、共同践行、不断传承的过程与成果。它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回顾学校的办学历程,我们发现,郊区实验小学的教育发展史是一部以教育科研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史和教育实验史。学校从1982年建校初期到现在,不仅由原来的只有几间“陋室”的单轨制小学,发展成为现在的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三轨制学校。而且先后承担了“JIP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实验”等国家和省级课改实验十余个。作为郊区建校最早的区直小学,在三十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不论是在学校管理、教师培养、课程建设,还是在学生养成教育、全面发展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首批省级示范校”“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校”“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 “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阳泉市文明学校”“阳泉市科技示范校”“阳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阳泉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郊区素质教育示范校”“郊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等荣誉称号,是全区小学生非常向往的一所优质品牌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既蕴含了实验人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又是一代又一代实验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精神的具体体现,也为实验人未来追求更高目标奠定了基础。

那如何将学校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文化进行爬罗剔抉,最终萃取出最具持久生命力的学校文化体系呢?这是我们在精神文化建设初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后来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在“文化立校、品牌立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宗旨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体验平台”的服务理念,提炼出了“为成功人生做准备”的校训和“团结奋进  务实求新”的校风,并将“不争第一,但求唯一,做好自我”作为全校师生的最终奋斗目标。这些办学思想的梳理和提炼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形成,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精神文化不仅成为全体师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精神力量,而且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二、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打造润物无声的环境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环境文化对外是一张展现自我的名片,彰显了学校的实力和办学特色,对内则是一张有形的意义之网,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学风以及师生们的道德观和精神世界。显性的校园环境文化折射出的是学校隐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制作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墙壁都会说话的远大目标。”

几年来,我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力求突出学校文化特色,注重人文性与艺术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注重布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走进校园,你定会被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浓的文化氛围所萦绕。如“书香文化厅”内的快乐书吧满足了每一位学生随时看书、查阅资料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新楼艺术文化街”里展示着学生的绘画作品,置身其间,使学生得到艺术美的熏陶;“中华文脉墙”上浓缩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巨幅宣传画和“教学楼走廊”悬挂的历代名人名言交相辉映,让学生们时刻牢记祖国在我心中;“操场四周”展示着学校群体优化、主动发展的办学成果,成为学校的荣誉墙等等,我们就是这样通过传统“上墙”的办法,赋硬件以生命,赋软件以灵魂,将学校原有的体现教育优秀传统的文化不断物化、固化,让师生们随时随地“面壁”沉思,熏陶情感,净化心灵。再如,学校还进行了形象识别文化系统的设计,从班级教室布置,教师办公室布置以及年级班牌的设计等等,处处都与学校的核心理念相一致。目的就是想让每一个教职工和学生都能自觉地把学校的办学思想与自己的工作学习态度、生活方式、人生信念、职业精神等融为一体,然后耳濡目染地感受,心情舒畅地认同,从而不断激励内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坚持规范与人文相协调,培育宽严相济的管理文化

管理制度是学校文化的契约,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管理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管理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管理制度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守护者。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得我校在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首先,我们探索出了“管理重心到年级、德育重心到班级、教学重心到个人”的精细化“自主教育管理模式”,在校委会、教务处和政教处的统一领导下,以学校绩效量化考核细则为抓手,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和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学习常规及全面发展要素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监控,力求做到分工明确、奖惩分明、求真务实、落实到位,大大促进了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成果显著。其次,我们倡导人性化管理,大力倡导关爱行动。如我们为离家较远的教师安排宿舍解决午休问题,筹建食堂解决就餐问题;为教职工提供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每天下午留有一节课的锻炼时间;对50岁以上的老教师和即将退休的教师在工作量的安排和绩效考核上也都有相应的照顾等等,这样,让教师们在校有家的感觉,与同事相处如兄弟姐妹。另外,我们非常尊重教师的话语权,尽可能多地给教师讲话、提意见的机会,鼓励每一位教职工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还要把学校的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四、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最终价值是关注生命教育,体验生命的深度和理想的高度。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个教师、学生在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中,总要融入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从而对课程做出创造性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是互动的、交流对话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感悟的过程,更是一个体验创造的过程。

多年来,我们坚决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认真实施和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学生打好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还根据学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开发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构建起了多元发展的现代校园课程文化。如一方面学校注重开齐开全并上好每一门国家和地方课程,并以科学规范的学业评价方案引领教师的教,以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业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教师的教,这样不仅让每一个孩子首先都达到最基本的合格水平,而且还让所有孩子在实小的课堂上都能得到自我最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着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如学校开发了写字教学特色课程,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书法学习,并通过写字过关考级和书法比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股浓郁的写字氛围;又如学校开发了乒乓球教学特色课程,长期外聘教练对学生进行乒乓球训练,学校师生乒乓球代表队连续多年在全区比赛中夺冠;另外学校还开发了器乐教学和合唱教学特色课程,全校所有学生在人人都能掌握两种乐器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民乐队、管乐队和合唱队,并坚持常年训练。这样众多的特色教学项目和兴趣社团,为校园文化拓展出了内涵深刻的全新平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素质。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条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一步确立学校文化发展的战略体系,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引领学校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实验小学校长 赵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