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熵——一位基层校长的挂职培训思考

作者:樊晓东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一中学校 发布时间:2018-04-22 阅读量:0

2013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21日,我被太原市教育局派往山东潍坊进行为期20天的挂职培训。在山东挂职,感受很多,思考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多,回想我们的山西教育则更多。这时有一个词在我脑海反复出现,这个词就是“熵”。教育熵高了,可以理解为教育混乱度高了,我们做了许多看似合理、科学而实际不但没用,反而使教育陷入更加混乱的地步的事。比如:2008年山西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的八个领域里的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教育行政部门有些领导强调其重要性,就说要把通用技术纳入高考,且不说高考是不是教育厅说了算,但是足以使我们的教育混乱度增加了。教育熵还可以理解为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做教育是正确的,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实际上可能错了,真理有时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比如:我们说某学校是一所好学校(山西省太原市的学校),大家都赞同,都想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但是这所学校是适合自家孩子的学校吗?未必是啊!

要使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又要减少熵的产生,这就要人类巧妙地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需要人的高度智慧。知识、技术是负熵,它能遏制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不应有的熵的产生,因此人类要增智,而增智就要认真地发展卓有成效的教育事业。

那么如何出现教育负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育需要的是减法

摄影艺术是减法艺术,绘画艺术是加法艺术;雕刻艺术是减法艺术,塑造艺术是加法艺术;教育管理需要减法而不是加法。回味20多天的挂职学习,姑且管中窥豹:看山东教育可以看高密教育。高密教育的种种教育举措:一年一度的综合检查、课程改革、普职融通、去行政化、课业减负等等,无不都是减法艺术,所以我们要搞好教育,就必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教师的负担,减少学生的负担。使教师淡泊名利、认真执着;使学生专心致志、快乐成长!

二、教育需要的是宁静

今天的教育需要返璞归真:我们需要长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我们需要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我们需要切实的,而不是梦幻的!我认为搞教育就要永远守住平常心,局长、校长、教师要守住平常心,学生才有可能守住平常心。恪守教育的宁静,还原教育的本色!

我们生活的时代特点是发展提速、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利益重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带来的评价体系多极,评价标准多元。面对信息骤增、知识爆炸的现实,我们必须开放胸襟,广泛学习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学习而又要防止折腾,同时三个守住:守住民族传统常识,根植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守住新中国师生的经验,根植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根植于自己心灵真善美的土壤。根茎深了,充满生命活力,再广泛吸收国内外有利于自己抽新枝、长新叶的理论和经验。把人家的理论与经验当成自己的营养和水分去吸收。既守住、发展了自己,又赞扬、肯定了别人。

三、教育需要的是人文

什么是“人文”?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王翔宇说:“人文”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次在法国,梁晓声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小雨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泥水扑向他们的车窗,车身上满是泥污。 他们想超车,但路很窄。梁晓声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一位先生,对他们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把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我们生活在五百年来物质极大丰富的殿堂之中,也徘徊在人文精神匮乏的废墟之上。我们何时能在骨子里高贵起来,重拾魏晋风骨、大唐气象,我们何时能让公平正义把历史和现实的死角照亮?  若想国家更进步,社会更和谐,则必须以文化立国。若想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则急需人文教育。

四、教育需要的是用心

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育是人的教育,需要情感付出、需要用心教育。

教育的功利性会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这种标准化的教学、考试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这样的教育制度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初衷!

教师的情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最具感染力、感动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方式。教师情感投入状况不同,学生的体验和反应就不同。你投入热情,他反应的就是热烈;你投入的是感动,他得到的就是触动。教师对令人感动的作品进行激情洋溢的教学,学生的反应便是群情振奋。如果教师对令人愤慨的事件毫无愤怒的表情,学生面对这些事件也会麻木不仁。教师投入什么情感,在学生那里就会产出什么情感。教师情感投入,影响着学生情感世界的变化。因此,我想,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最好多投入一些情感,少投入一些强制。

教师应当是感性的,学生“心海”浩瀚,教育博大精深。教师应需以“心”为舟,运“思”为桨,才能让学生在我们的引航下执着梦想驶向理想的彼岸。   

在过去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人们处于对知识的渴求,在“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支配下,形成了以传授知识、文化和技能为教育主导的“教书育人”的观念。教书育人已经成为教育对教师、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教育不仅要求传授知识,还强调育人为本,更重视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与意义。考试是通过知识考人品,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所以说,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教书育人”应该逐步转变为“育人教书”,转变为“立德树人”。

(作者: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一中学校校长 樊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