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的力量——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办学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9-09-25 阅读量:0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北外附校”),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仅有的全额投资创办并直接领导的外国语学校。学校地处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大街19号,占地7.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98万平方米,目前提供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以及高中国际项目课程班和外语特色课程班,在校生近3800人,其中700多名学生为免费就近入学。现有专任教师330人,常年聘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的外籍教师20余人。全国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担任北外附校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研究员、特级教师林卫民担任北外附校董事长、校长。

1 薪火相继六十载(历史沿革)

北外附校前身为“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原北京外国语学院西院)正式挂牌成立。学校开设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5个语种,后增设日语。1959年9月,学校迎来了从北京市全市初中挑选的首批251名高一新生,3年后,其中126名学生直接升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本科学习。

1961年春,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整体迁址至当时的宣武区南新华街2号(原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址,时为教育行政学院所在);1962年,改由外交部门直接领导。1963年4月,根据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批示,国家教育部门在北京召开全国有关省市教育部门领导、4所外语院校和8所综合性大学负责人会议,决定在全国举办10所外国语学校,采用从小学三年级入学到高中三年级毕业的“一条龙”贯通式模式培养青少年外语人才,为高等教育准备并输送人才。196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9月初,共有新生408人入学报到,其中,高一年级97人,初一年级160人,小学三年级151人。

1970年7月,北外附校迁回海淀区苏州街(原北京外国语学院西院)。1988年,学校停办。

2002年2月,经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部门、海淀区教育部门批准,北京外国语大学恢复举办“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学校。同年,北外附校恢复招生,首届入学新生126人,后逐年递增。2006年7月,北外附校搬入海淀区西二旗新校舍。2018年12月,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恢复沿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名。

60年来,北外附校虽几易其址,几经更名,但北京外国语大学倾全校之力办好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初心不变,几代北外人薪火相传,附校师生员工拼搏奉献,使北外附校卓越的教育品质青蓝相继,在传承与创造中追赶时光,凤凰涅槃,用心血、用汗水、用胆识、用智慧谱写出属于当代的精彩华章,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外语教育科研事业及各涉外机构等,培养了一批杰出外语人才,为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2 砥砺奋进谋发展(变革发展)

复办后的北外附校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曾执掌杭州外国语学校8年的林卫民校长,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主持北外附校工作。林卫民校长对学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战略思考,研制出基于学校发展的一系列强有力的变革方案并付诸实践,从组织机构调整到思想文化更新,让北外附校实现了办学业绩和招生人数的“双增长”。

近10年来,北外附校被评为国家级别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国家教育部门首批办好法语国际课程学校、西班牙教育部国外语言教育推广基地、德国联邦行政管理局DSD学校,获得国家级别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教师校本培训示范校、北京市足球运动项目学校、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海淀区复语教研基地以及海淀区科技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教师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等荣誉,林卫民校长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校长奖。

经过持续的学校变革行动,全面建立了以“课堂教学设计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

1.课程创新力

北外附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的前提下,积极开设北京市和海淀区的地方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体系,同时创立了外教中教联合执教的英语实践课程和用英语教授数学、足球训练、科技制作以及生活技能等双语课程,包括健康饮食、健康运动、时间管理等校本课程;开设了“复语外语课程体系”校本课程,联合国外机构组建了高端英语特色课程班及国际课程班,开辟了多元升学途径,获得到很大的成功。

近年来,北外附校开发了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术课课程及运营机制,包括冰球、花样滑冰等雪地运动,行进管乐团、舞蹈、合唱、足球、武术、轮滑、陶艺、沙画等30多门课程和60多个社团;新建了创客中心,内含编程、机器人、无人机、微电影创作等课程;开设了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复语、双语和英语实践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系列课程;在劳动教育方面,建立了“开心农场”“小牧场”“年级植物园”等,开设了系统的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课程,以“隐性课程”训练学生的持家能力和劳动技能。这些课程,与学生的全人发展、终身学习动机等密切相关。

2.课堂教学力

北外附校全体教师努力做到将“改变的缔造”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引导学生站在未来社会的视角参与创造意义的课堂情境,教会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创设合作、分享、交流的机制,直达学科学习的深层意义。教师力求通过有效的设计,改变学生的心智和行为、改造课堂学习氛围、改良和优化教学模式,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实质性进步。

北外附校以“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正确的教育”作为提升学校全面教育力的核心要求。“天天用心地做平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教育教学的事务,让每一件事、每一项要求都落到实处”,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形成了如下良好的充满教育力的氛围:

(1)满怀激情地致力于促成全体学生(而不只是某些学生)的成功;

(2)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第一受益者,“让学生发生对人生有益的变化”是全体教师的职业使命,并用它来加速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3)坚持卓越,不断否定和超越自我,绝不容忍半点儿官僚主义;

(4)选择符合学校现实的更有价值的理念,无论它来自何处,并且围绕理念展开无穷尽的、贯彻理念的并长期坚持的行动;

(5)重视教师作为学校发展基础的智力投资,尽力优化专业团队及专业项目的发展;

(6)理解针对现实及形势变化进行学校变革的意义,通过学校变革行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7)建立一个清晰、简洁,以学生成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愿景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充实;

(8)创建一个舒展、兴奋、信任并充满激情的工作环境,鼓励创新,激励先进;

(9)使每个教师具有并保持对学生永远的教育影响力;

(10)拥有一支良好素质的管理团队:充沛的精力、激励人们投入激情的能力、坚定的决断力,以及坚持不懈地付诸实施的执行力。

此外,北外附校还认真研发了一些专题教育项目活动,例如国际理解教育与活动项目、研学旅行与国际交流项目、创客活动与科技创新项目等。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文化理解教育”“人权与和平教育”“环境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主要的学习领域,研发了一系列校本化的教育内容;开发了国际研学旅行课程项目,国际研学旅行成为校内“正式课程”的补充,是外语实践课程的拓展;开展创客活动与科技创新项目,创建了科技活动课程的基本框架,课程研发、活动开展、参加各级比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教师队伍建设

北外附校确立了教师发展目标——成为“适合一切学生的高质量教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下设培训部和教科室,教科室还承担教师评价职能,形成了教师发展的支持体系。

北外附校从“建立组织、确立目标、规划内容、加强评价”几个维度,建立校本化教师教育系统,校本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念(主要是教育观念)及其更新;道德(主要是职业道德)及其提升;能力(教育教学技能)及其提高;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及其拓展。

完善教研组学术活动规范,建立了基于校本的发展教师评价机制,着眼点在于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参照“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入职教师的表现性评价的体系”,开展每学期5次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开发了从清晰度测评、课堂教学能力测评、满意度调查、期中自评到综合评价等“5次教师发展性评价项目”,研发学校的评估工具包括调查问卷、量表、试卷、结构访谈提纲等,制定教师教育能力改善计划,公开教师能力的进步、学生学业成就的有关数据,鼓励教师和学生的成功。加强引进和培育名师的工作力度,建立了“吴正宪工作室”等5个名师工作室,有效地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4.学校内部治理与组织效能建设

全面提升学校的变革领导力,通过创新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清单、时间维度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标准以及效率责任,特别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后勤支持系统的运营,作出了科学的调整。

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有效地提高了组织效能:建立崇高的理想;培育良好的教育判断力;建立有力的磋商机制,信息共享、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完善规章制度;体现公平性;“留痕式”记录,从记录中找到工作效率问题,修改操作程序,并从中发现那些效率低下的人和事;讲究计划性;建立标准,避免教师要承受来自多头的而且无标准的指令和要求;效率奖励,表扬和鼓励那些讲求效率和业绩优秀的教师。

5.建立家校社共育机制。

北外附校的德育工作以“品德修养”规训为重点,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将“善良、宽容、感恩、自省、谦让、自律”以及“合作、竞争、和谐”等作为品德的主要元素,从“文明礼仪、清洁卫生、遵守纪律、自觉学习、健康生活、安全自护”六个维度制定并落实日常行为规范。

学校富有道德力量的教育行动得到了家长的响应,建立了积极的家校共育机制,友好校园建设取得了全面成效,家长委员会、家长进校园、家长学校、家长援助课程等如火如荼地开展,家校关系十分和谐。学校的工作得到家长的充分肯定,多名企业家家长主动为学校捐建金健园、华成创客中心、图书馆、校史长廊、科技长廊、小牧场以及电子大屏幕,累计总额达千余万元,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能够得到如此大额的援助,足见家长对学校的认可。

同时,学校带着强烈的道德感,以有利于社会的方式来扩大思考范围,北外附校以让利自主收入1500万元的代价,为清河学区提供700个优质学位,为缓解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基于学校领导应当“自觉承担起整体教育发展责任”这一道德法则下的自觉行动。

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如今的北外附校正走在“特色突出、质量一流”的发展道路上,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小学办学优势显现,中高考及学科竞赛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普高招生的录取分数递增显著。目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老外附传统”,深化“多语种”办学实践,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己任,以更加突出的办学业绩,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外附校正朝着建设全面教育质量达到北京市领先水平、“精英之治”和“精品质量”的卓越学校稳步前进。

3 鉴往知来谱新篇(展望未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将以建校6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持传统,砥砺前行,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北京市更具实力的国际化学校和全国特色鲜明、品质一流外国语学校。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成熟的励志教育模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品德修养、自信与坚韧、奋斗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卓有成效,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工作要以创造“实际业绩”为目标,使足球、篮球及其他球类项目与冰球等雪地运动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武术队、田径队处于北京市中小学领先地位;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建立校大型交响乐团、大型体操队及行进管乐团,使“大型操演”成为学校的课间活动特色,开设沙画、陶艺等校本课程,引进专业机构提升学生的书法特长;弘扬劳动精神,校内建设“小牧场”“动物园”等,开设劳动课程,系统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创客中心、学生科研中心等处开设的动手操作课程,无人机、3D辅助设计及人工智能课程将成为高端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

3.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推进教育模式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长知识、增加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把“促进和实现学生学业进步”作为全体教师永恒的天职,深入开展“聚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和“好课全覆盖”行动,全面实现教师“人人优秀”、课堂“节节优质”。普高升学率、中考成绩要处在北京市前茅。

4.打造多语种教育、“复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领导团队将把握“未来学校”的发展战略,使“嵌入式”国际特色教育课程和外语特色课程体系更趋成熟,并在全国发挥良好影响力;学校将开设12门外语课程,实现学习两门及以上语言的学生比例达到全部。

5.建立覆盖全学段、体现领先水平、符合不同层次学生人群的课程要求及北外附校办学特色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课程体系;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独树一帜,符合北京市现代学校发展的标准和全国外国语学校办学的专业标准要求。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积极开设北京市、海淀区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制度创新、课程创新和“新课堂”建设。

6.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采取“良知”和“专业”双轮驱动策略,采用“业绩”和“学术”并重的考核机制,构建符合新时代的人力资源专业化管理办法,培养一批“高精尖”的教师和杰出的后勤管理、教辅服务专业人才,为学校综合教育实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

7.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根据“文化校园”“智能校园”“美丽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规范和要求,提升校园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引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校园管理系统,全面推进现代化校园改造进程。升级学校文化设施,改造校园生活设施,使师生生活品质有更大的改观。传承优良传统,承接历史,捕捉学校文化新的生长点,建立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长效机制。

8.不断推进和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条块结合”“项目管理”“区域自治”等模式并存,培养一支掌握丰富管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军人物”队伍。依据董事会章程、学校章程,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和操作体系;信息技术软件、硬件及管理人员技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安防、消防经由国际资质的专业公司设计,达到高级水平;财务管控达到全面智能化,分区域建立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和办学条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为“区域自治管理”和“权力下放”提供有效监督保障。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经过甲子春秋的北外附校,将秉承“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继承“老外附”的光荣传统,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在变革中不断蓄积力量,积极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的复语复合型国际化预备英才”,服务国家,贡献社会,成就人生,追求卓越,实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