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二三四五”,以优质均衡创建落实“双减” 擦亮“学在上高”教育品牌

原创:李连胜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2-03-28 阅读量:0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上高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暨“文化校园”创建第一次流动现场会,重点就学校的校园环境、精细化管理、“一校一品”学校文化建设、功能教室建管用、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和特色兴趣社团活动展示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现场观摩,亲身感受到所观摩学校在优质均衡创建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独特风采。一是文化主题突出。如上高中学结合发展历史打造“希贤文化”,在思贤广场,“万世师表”“状元桥”“孔子像”等文化建筑,展现了该校厚重的文化,营造了“崇贤立德”的良好氛围;还有上高三中的“礼”文化、上高四中的“四端文化”等都通过景观设置等呈现了“一校一品”的文化主题的内涵,给人以美的熏陶;二是校园环境优美。如上高五中结合“山文化”,在每个灯箱上都介绍了一座世界名山,在走廊上则介绍国内名山,校园内随处可见石刻文化,既点缀了校园,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励作用;还是上高四中、敖阳小学、实验小学河南校区等学校绿色荫浓、环境优美,给人一种清新、温馨之感。三是路线设计独到。如敖山中心小学通过校门口(学校LOGO展示)——往里走(一训三风主题文化墙)——转角处(七彩乐园茑萝苑)——回转时的美行园广场(大型雕塑石榴)等设计路线,充分体现了学校将汉、瑶、侗、傣、壮、京、苗七个民族文化相融合,展现了学校“和谐即美”的办学理念;还有镜山小学、泗溪中心小学分别紧扣学校文化主题——“镜文化”与“三味文化”,每一处设计都有能体现学校特色内涵。四是平台搭建完善。锦阳中学、锦阳小学、向阳小学、学园路小学等学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打造书法室、沙画室、书法室、创客室、舞蹈室、手工室、生活馆、绘本馆等多彩功能室,为学生拓展兴趣、培养个性特长提供有力平台。五是实践基地多元。如敖山中心小学、锦阳小学、泗溪中学等学校建有师生种植果蔬的劳动教育基地,锦阳中学、泗溪中心小学等学校开辟中草药种植基地,师生们在共同耕耘中培养劳动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六是活动展示丰富。如敖阳小学的大型腰鼓、合唱,泗溪中学的象棋赋、版画,向阳小学的竹竿舞、沙画,上高三中的排球操等表演,以“五育并举”有效落实“双减”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展现了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良好风貌。七是解说表达有礼。如泗溪中心小学、锦阳小学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充分了解学校主题文化的基础上,以红领巾讲解员的身份介绍学校一草一木、特色活动,整个解说做到有礼有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赢得了一致认可。

自2021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校根据《上高县中小学“文化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坚持“双轮驱动”,大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全面打造“一校一品”主题文化,同时全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等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而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通过此次流动现场会,与会人员深切感受到系统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奋进的良好状态。学校内涵建设永无止境,各学校应以“三拼三促三提升”暨“五比五强五提升”活动开展为契机,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以更加科学、合理、丰富的展示呈现优质均衡的深刻内涵与学校教育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擦亮“学在上高”教育品牌。

1.设计好“一条线”,在贯穿好文化主题中展现“曲径通幽”的巧妙。文似看山不喜平,现场观摩更是如此,倘若一眼看到底,绝对让人索然无味。文化是学校最动人的符号,是师生精神风貌的最好体现,因此,学校在设计观摩路线时,要注重将最能体现学校主题文化的地方串联起来,这种串联,不仅是地点的串联,更是文化内涵的有序连接,要让人一路走下来,有“曲径通幽”之感,却不可面面俱到,让人脚累心不服,重复费时间。笔者建议,可结合学校实际,从“一门(校门口)、一墙(主题文化墙)、一室(教室和功能教室)、一展(兴趣社团活动展)、一园(实践基地种植园)”入手,即让参观者了解文化有名、文化有形、文化有展、文化有果的效果。

2.营造好“二氛围”,在营造好内外环境中展现“风景独好”的温馨。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好环境更能促进好氛围的形成,更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的积极作用,营造好的氛围需要好的坚持。一是要营造看得见的外在美。营造看得见的外在美,学校要做到勤打扫、勤整理、勤保持,确保每一处都整洁、温馨,特别是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更是如此;二是要营造品得到的内涵美。人靠衣裳马靠鞍,学校要有品得到的内涵美,最好展现方式就是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比如整洁而体现年龄特征的穿着,见人热情而有礼的交流与表达,让观摩者时时处处都有感受到学校热情、活泼、阳光、向上的人文情怀。所以,学生方面要让学生尽可能穿校服,佩戴红领巾,遇到观摩者点头微笑问好,而教师尽可能穿正装,佩戴校徽、工作牌等标志性饰物,使人一目了然、清清爽爽。

3.讲述好“三故事”,在规划好教育发展中展现“携手同行”的幸福。良言一句三冬暖,故事一讲趣味长。生硬地、照本宣科式地解说学校的理念文化、特色课程等总会让人产生厌烦之感,特别是一些高级别的、大型的观摩活动,所参观者皆有丰富教育管理或一线教学的经历,更希望了解的是文化建设与师生成长背后的动人故事,从中感悟学校的正能量。所以,作为观摩学校,要讲述好“三故事”,以小故事展现好品质。一是要讲好学校远景规划的故事。诗和远方总让人憧憬,在介绍学校的远景规划的同时,更需要以简短的方式讲述如何因地制宜的凝聚师生力量而形成的共同目标,以此展现学校的同心协力的正能量。二是要讲好教师专业提升的故事。好的师资是好的教育质量的保证。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讲好教师专业提升的故事,最重要的从薄弱学科、年轻教师等方面挖掘努力成长的经历与故事,展现学校从小事、小处关心、支持教师更好地成长;三是要讲好学生全面发展的故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的活动都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掘、讲好学生成长的故事,是学校最动人的声音之一,讲好学生在校的积极好学、阳光向上的故事,特别是“一对一”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的成长事例,充分展现学校在实现“上好学”方面的动人故事。

4.创建好“四平台”,在搭建好个性平台中展现“独具一格”的实力。一是创建更加大气的教室,让学生“学有优室”。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都是按标准设计的,宽敞、明亮,打造更加大气的教室,正如叶存洪教授在《教室该有的样子》一文中谈到中小学教室时所说的:“教室应该是让学生坐着舒服的地方、是让学生能相互看见的地方、师生与生生交流的地方、师生走动起来更方便的地方、学生比较放松的地方、不以分数取人的地方、洋溢着灵魂文化的地方、互相鼓舞、生命激荡的地方”,笔者十分认同,同时觉得教室的“大气”还要体现在教室内的布置要更加开放、合理,比如班风、学风、班级愿景等班级信息的张贴(悬挂),图书角、绿植、学生作品展示等功能角的设置,都需要让学生能够触手可及、可感可爱,真正形成“教室是我家,共同爱护她”的氛围,真正让学生“学有优室”;二是创建更加多元的功能室,让学生“展有美室”。特色功能房是学校展示和培训师生兴趣特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当前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功能房,在做到了物品齐全,课程安排到位之后,更重要的是以各种形式展现功能室的特点、功能室活动开展流程、师生活动成果的展示,特别要注重教室外墙面的装饰,做到“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特色”。三是创建更加开放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劳有三分地”。当前,各中小学校都建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关键要规划好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者兼顾,要注重学用结合和实践取向,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方法、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价值等多个维度设置和设计培养目标,使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艰辛,热爱劳动过程,珍惜劳动成果,享受劳动欢乐,向往劳动创造。四是创建更加温馨的寝室,让学生“休有馨室”。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寄宿制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作为全县寄宿制学生主力军,在实现了办学条件保障到位的基础上,要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既要加强寝室静态文化建设,将寝室制度、学生信息、学生作品的布置好,更需要加强寝室动态文化建设,丰富学生寝室生活,通过安装广播播放睡觉故事、温馨提示,开展师生谈心、讲小故事等形式加强学生心理关爱,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寝室成为寄宿学生生活休息“幸福家园”。

5.开展好“五活动”,在始终培养好综合素养中展现“五育并举”的魅力。一是“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紧扣学校主题文化,制定学校德育工作指南与年度工作计划,以实实在在的育人活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正如青阳小学为了实现“童”心跨越,“桥”建未来的办学目标,学校结合桥文化开展了“智桥”“雅桥”“慧桥”“基桥”“心桥”五种办学实践体系,通过开学第一课、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少先队建队日、“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接班人”等活动来引领学生成长。二是要高效课堂助力智育提升。要紧紧围绕省教育厅制定的《江西省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要求,重点在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考试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努力,创设更加有情境、有活力、有效果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三是要阳光体育展现健康活力。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各学校要积极落实《关于印发〈上高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22年修订)〉的通知》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等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展现学生健康活力,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是文化传承彰显以美育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各学校要在继续发扬当前好做法的同时,不断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五是种植收获培育美好品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适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教育与实践,既要让学生可以人人参与种植花草果蔬、中草药等,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能了解种植物的特性、特点,又能在种植、收获、品尝、交流中感受劳动的不易与劳动的幸福,真正让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六得”(看得见绿、闻得到香、流得了汗、尝得了果、练得了身、长得了志)之地,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