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开展基教调研,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原创:方平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5-17 阅读量:0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在实施和推进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走出去,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走到工厂车间,贴近老百姓,问题才更明了,办法才更具体有效,基础教育也是如此。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正视教育所面临的热点、重点、难点及痛点,在师生中找灵感,向家长、人大代表、社区干部群众和社会寻找答案。开展基础教育工作调查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党的领导,找准问题所在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绝对领导是教育的原则立场问题,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实施办学理念,谋划发展策略,培养国之栋梁,教育才能行稳致远,学校各方面工作才能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向前迈进。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念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把脉定向,旗帜鲜明,方向清晰。

二、构建学校内部调研网络体系,寻找内生动力

基础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最关键一环就是立足本校,立足师生。师生的意见建议、想法及心声都是基于本校实际出发,是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在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校要以书记校长为核心,构建学校内部调研网络体系,形成固定周期的调研工作机制,构筑解决问题调研生态链。即:书记/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职员工人等⇔学生。为使调研具有代表性、可信度和实效性,调查研究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择恰当的时间和空间。通常情况下,不要叫下属到上级领导办公室征求意见和讨论解决办法,纵使领导平易近人,与教师打成一片,可一旦进到办公室,人就难免紧张,思维和谈吐受阻,经过深思熟虑讲出来或许不是自然而然的真话。选择食堂进餐时边吃边聊,或一起做业余活动时顺带话题,此时对方并没有拿你当领导,肺腑之言就会脱口而出。

2.构建轻松和谐的调研氛围。消除层级心理差距是调研取得实效的最重要因素,从无关紧要的话题入手,就像开院办会议一样,鼓励对象解剖自己,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3.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述。调研,其实是工作和生活的延伸,谈吐的语言肯定有别于会议讲话,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要用符合对象知识层面的语言和例子循序渐进展开话题,杜绝官腔和机械式一问一答。

4.尊重调研对象并突出结果的重要性。尊重是调研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弯下腰俯下身近距离聆听,还要时不时以鼓励和肯定的眼神包容谅解对方的措辞和情绪,要耐心认真听完调研对象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中途打断话语,敢于正视和虚心接受问题,更要批判地吸收意见建议,综合分析并充分肯定对方。当然,调研过程应该是平级平等的身份,不应该是明显的层级关系。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只有双向奔赴,相向而行,才是肺腑之言,才是真办法,否则就会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发现不了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达不到目的。对于比较棘手的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互相形成台账,在各自或共同工作实践过程中寻找答案,交换看法,达成共识。

三、树立正确教育思想,构建生本教育理念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彻底打破以前“唯分数论英雄”的陈腐评价机制,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科学评价学生、定义人才的新评价机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工作的重心是育人,育人的理念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实现途径就是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问题的办法在校外,在家庭,答案在家长、街道社区和群众中。学校是育人的小环境,学校之外是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孩子的很多毛病和问题在学校是隐藏起来的,学校和老师看不见发现不了,正如父母看不见孩子的在校表现一样。如孩子的孤僻、不爱与人交流、自卑等并非在学校形成,多数与所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家访就是最好的调研方式。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团结同学,踏实进取等优点需要成为家长鼓励和肯定孩子前进的动力,学校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思想,要像迎接亲人一般把家长和人大代表、社区干部群众请进来,共话学校发展,共探学生成才,也是落实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所倡导的“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政府统筹、坚持协同共育、坚持问题导向”四项工作原则。

在“双减”和五项管理出台后,家长和社会担忧较多,课后延时服务所带来的家校矛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意外伤亡等问题,坐在办公室、关在校园空想是找不到解决办法的,必须深入师生群体,走出校门,深入家庭和街道社区,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探索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才能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作者系重庆市忠县白石初级中学校副书记、副校长,重庆市高级教师、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