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优用好资源是有效实施协同育人的重点工作

作者:汪文华 王静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24-04-22 阅读量:0

在《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资源”一词出现了11次之多。《意见》要求各地一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网上家长学校,积极开发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二要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三要支持有关研究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汇聚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如果缺乏优质育人资源,协同育人工作就如无米之炊。因此,建设优质育人资源是有效实施协同育人工作的重点任务。

目前,对建设优质育人资源的研究比较匮乏,尤其是专项研究成果极少。据笔者的文献调查、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发现,《意见》颁发以后,一些地方大力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健全工作,积极探索协同育人资源的开发、建设、使用和管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资源的认识偏窄;资源开发体系有待建立;资源建设途径相对单一;资源品质亟需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普遍较低,以及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相关制度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忽视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学校和学生社会教育组织协同不深、学生社会教育组织之间缺少联动等。如何建优用好区域性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呢?

首先,明确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的主要类别。一是物质性资源,主要包括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各类社会教育基地的有形资源和面向家长学校实施教育培训活动的教材、书籍、报刊等,以及相关网络平台;二是知识性资源,主要包括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通识型课程、实践案例型课程,以及学生社会教育课程等;三是智力资源,主要包括“五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各类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相关专家、学者、教授、名教师、名校(园)长,以及术有专攻的优秀学生家长等。

其次,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的开发体系。组织实施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主体包括四方:一是地方人民政府;二是中小学幼儿园;三是学生家长;四是以社会有关单位为主的学生社会教育组织。在协同育人资源开发方面,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支持保障区域网络平台及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开发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协同学生社会教育组织联动开发学生社会教育资源;学生家长配合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和学生社会教育组织所进行的协同育人资源开发;学生社会教育组织负责联动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与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提供社会教育资源。

第三,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的建设途径。基于上述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的开发体系,大致可以有四条途径。一是共同开发,也就是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统筹协同下,中小学幼儿园主导、学生社会教育组织协同、学生家长参与的资源开发模式;二是自主研发,指的是中小学幼儿园及学校家长学校、学生社会教育组织及社区家长学校按照区域协同教育规划,独立研发协同育人资源;三是外部引进,即由区域协同教育管理机构采用多种方式,遴选汇聚区域之外的优质协同育人资源;四是项目拉动,即由区域协同教育管理机构设立协同育人资源开发项目,通过政策文件推动智力资源库建设,采用招标(或委托)方式引入研究机构、高校和相关专业组织建设知识性资源库。

第四,确保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的优良品质。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意见》要求,对协同育人资源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一要由区域协同教育管理机构研制协同育人资源开发规程、物质性资源建设标准、知识性资源内容标准和智力资源库成员管理办法等;二要委托研究机构、高校或相关专业组织对区域性的规程、标准和办法等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各类资源开发建设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三要建立协同育人资源适时完善更新、升级改造制度,区域协同教育管理机构要定期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及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和各类社会教育基地开展调查研究,并充分征求有关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各类资源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新颖性;四要开展优质协同育人资源推荐、遴选活动,对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以不断丰富区域协同育人网络平台及网上家长学校的学习资源。

第五,提高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的使用效益。开发好协同育人资源只是基本前提与基础条件,使用好资源才是目的和根本。提高协同育人资源的使用效益,一要建强专业支持队伍,充分发挥智力资源提供者的力量,落实专业性跟进指导;二要依靠育人平台支撑,其一网络平台及网上家长学校,其二是实体平台,包括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各类社会教育基地,其三是区域性的协同育人系列活动;三要完善优化协同育人资源使用管理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率、成果转化率;四是将协同育人资源开发和使用情况纳入地方教育督导和有关单位年度考评,定期开展有关评比表彰、优质资源与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引导协同育人工作主体尽责履职。

(本文系2022年度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构策略研究(JK22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无为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