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这是中央针对中小学生负担重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作出的重要部署。落实“双减”工作,就是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为此,西市区确定了打通“堵点——作业”,抓牢“关键点——课堂”,实现五育融合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推动“双减”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
一、提高认识和站位,为“双减”落地导航
《意见》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何谓高质量的教育?通俗而言,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一生”的利益,培养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而不只是考试这“一时”所需要的应试技能。为此,我区以学科教学实践研究为培训的切入点,以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为落脚点,按“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模式,交融推进,通过组织“课程思政”“深度学习”“学科实践活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学”等系列研修活动,使全体教师明晰,“减负”只是手段、路径和指标。从政治的高度为“双减”工作定位——立德树人;从社会的角度确定“双减”工作思路——处理好“三个主要关系”,即“减与增”“校内与校外”“学生与教师(家长)”关系;从素养的层面制定“双减”工作举措——聚焦课堂,指向核心素养培育,优化作业,促进教育评价改革。
当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不代表没有负担,因此,我们就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通过“教学沙龙、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做到“双减”政策下,教育内容、教学质量、教育热情三不减。明确“双减”一定要坚持质量导向,要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二、强化领导和监督,给“双减”落实护航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由教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稳步有序、扎实推进“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校外培训纳入督导问责监测范围。近三年来,围绕“五项管理”和“双减”督导学校工作,覆盖率100%。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依托《“双减”工作营口在行动》,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达成广泛共识。设立监管平台和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对举报“凡举必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
三、抓实保障和关键,助“双减”工作远航
(一)打通堵点,强化作业管理
作业是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更是学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从“两个层面”强化作业管理。
一是从区域行政层面,严控作业总量,加强科学引导和刚性约束,依据市《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区域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书面作业时间。
二是从教研层面,组织研训员和教师进行优化作业设计。我们的思路是:建构“四个模块”;把准“四个定位”;呈现“三张单子”。
“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基础巩固,第二模块是实践探究习题(必做题),如果课堂上有时间,这部分内容是可以在课上完成的。第三模块是拓展延伸,可以在课后时间完成,这个模块又分为两部分,模块一,三星的题要求大部分学生完成;模块二,五星的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相当于教材中的思考题。第四个模块是总结反思,是让学生对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反思,谈收获,不仅是知识方面,也可以延伸到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方面。
“四个定位”:融通性,即通过设计与课堂教学融通的作业,让作业融汇到学习的全过程,成为促使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载体,借作业研究带动备课改进,从教学设计转向学习设计;思维性,即设计的作业尽可能让简单训练部分缩小,深入思考部分加大,让思考代替机械记忆,让深度学习代替浅层学习,此时,作业不再是练习的概念,而是一种任务、一种活动,是对孩子进行的高阶思维训练;评价性,即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成长;整体性,即作业包含了预学作业、随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打破课前、课中、课下的界限,整体来设计,在不同的学习环节,选择设计不同功能的作业来支持有效学习。
“三张单子”:即以三张作业单贯穿整节课的教学。首先是需要承载预学任务的预学单;接着是随堂任务制定的学习单,根据学习单要求,学生以独立自主或合作讨论为学习形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的汇报中进行调控;最后是课后作业单,教师可依据教学实际,在课上领做一部分。
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高效的课中作业和训练、实效的课后作业,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学生“开开心心地做、积极主动地学、不知不觉中长”这样一个和谐生动的学习场景。截至目前,我区的“五育实践作业”在地区得到推广,2021年先后两次承办“营口市作业改革研究”现场会, 2022年省优秀作业大展示、大评比活动,我区推送了9份作业全部获奖,占地区小学段的81%。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作业评为省一等奖,并代表地区在辽宁省教育平台进行巡展。
(二)抓牢关键点,构建课堂新模式
为保证“双减”政策落地后的“减负提质”,我们提出了“三重三创一打造”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双减”的压舱石。
1、三个重点关注
一是追源——重点关注集体备课。通过“常规性、主题式、课题式、诊断式”集备,促进教师对课标的准确解读和对教材的深入挖掘。
二是筑基——重点关注常规听评课。采用“听—思—评—研的方式,强化对教师常规教学的培训指导。
三是提质——重点关注优质课打磨。通过名师“打样”引领——骨干“示范”辐射——教师“参与”发展的方式,打磨精品课堂,锻造教师队伍。
2、创建三种“新”课堂
一是学科实践课堂。我区编写了《语文学科实践活动(1—6年级)》区域参考案例,以语文课堂改革引领我区教学改革步入深水区。学科实践活动它是以“实践体验”为基本原则,通过“体验式行走课堂”“实践式的教育模式”,以问题链、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与他人、学校、家庭、社会的交往,进而让课程与生活融合、与社会和时代接轨,最终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其核心是为了不让孩子眼中的世界被困在小小的课本里,它具备三个属性,即学科属性、实践性和活动性。
二是“自主思维”课堂。“自主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双减”背景下,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以前的课堂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此模式下的课堂是,学生课前预习作业中产生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成为课堂学习内容。我们的思路就是从结论倒推回原点,我们叫它逆向设计;我们的抓手是从作业设计入手倒逼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改变,这样的课堂默默退出的教师只是给空间、给资源、给任务、给支架,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协作者,最终让学生探究知识来龙去脉的学习过程真实发生。
三是双师课堂。主要依托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海量优质教学资源。任课教师课前精选名师授课视频,课堂上演示视频,过程中与学生互动。线上名师主讲,线下老师答疑,“教”与“学”的过程充分拆解,完美配合,相辅相成,给学生带来新奇感,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有参与、有热情,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3、打造研修“新”模式”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我区通过设立“百言讲堂”,开展“悦读共享”,拓宽教学调研模式,把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了教师。通过打造“三言三展” “一点、两线、三步” “一个中心”“三个支架”等“实践体验式”培训新模式,以受训者为本,进行供给侧的改革。通过组建学科研训团队,建设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自我诊断、自我纠正、自我成长,保证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西市区坚持“五育”融合,引领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真,校园活力得到激发,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爱上学、想上学,减负提质成果显现。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要求,打好“双减”工作持久战,倾力打造五育融合、铸魂育人“西市方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孙杰,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吕辉,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