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

作者:汪文华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20-03-09 阅读量:0

网络研修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之一,它由教师远程培训变革而来。虽然网络研修通过“国培计划”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及其教师所知晓,但是许多教师参加的却仍然是“远程培训”或“网络培训”,而不是“网络研修”。

2020年第1期的《全球教育展望》刊载了《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的进展与方略》一文。该文的作者是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王定华,他曾在2016年至2018年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对于2015年起进行的“国培计划”改革实施,王定华认为,“国培中西部五类项目中,送教下乡比较受学员欢迎,但置换脱产团队研修项目和网络研修培训项目效果不明显、亟待优化。网络研修项目模块设计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他指出:一些培训院校就一些项目搞纯网络培训,对解决乡村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帮助有限,不少参训教师反映存在“不实用”“用不上”的问题。

笔者在数次调研中也发现,中小学校及广大教师对“远程培训”或“网络培训”的感受,确实是“不实用”“用不上”,甚至有走形式、走过场、劳民伤财等反响。事实上,网络研修是不同于远程培训或网络培训的,既重“修”更重“研”,是研训用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学习。王定华建议:针对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各地要“推行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混合式培训方式”;针对网络研修规模过大、缺乏实效的问题,各地要“合理安排研修任务,落实线下研修,遴选建设贴近乡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网络资源,切实增强网络研修的实效性”。

培训方式上坚持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真正推动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教育教学的融合,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常态化学习,是信息化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必然选择。对此,王定华认为,要“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常态化,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各方面的改革,促使教师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形式。”

然而,我们对“混合式培训”还认识肤浅,需要首先搞清楚“混合学习”。近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在《中国教师报》2020年3月4日的第12版发表题为《混合学习要从方案变革做起——由“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想到的》一文。崔允漷在文中指出: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模式。20多年前世界银行的攻关研究早已得出了结论:在线学习是有效的,但效果是有限的,其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部部长施莱歇曾经断言:“虽然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学,但是最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

崔允漷认为,将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成为混合学习才是未来教育的出路。崔允漷强调,只有混合学习才能重新思考与整合课堂时间,发挥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才能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增强课堂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并记录过程数据;才能最大化地满足“异学习”,并从“异学习”切入来解决“学习差”的问题,直面班级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之难题。中小学教师的混合式培训是混合学习的具体方式,其不同于只重视线上学习的,“不实用”“用不上”的“远程培训”或“网络培训”。做好研训用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学习,混合式培训的线上就必定离不开线下,笔者以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第一,线上研修与线下研修结合,解决“两张皮”问题。这是线上研修的目标化要求,也就是将支持服务线下研修作为线上研修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教师线下研修一般包括长期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送培送教、跟岗实践研修、返岗校本研修和名师工作室研修等,线上研修应该围绕这些线下研修活动,发挥辅导、辅助和拓宽、拓展作用,提供平台与工具支持、资源与数据服务等。

第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解决“不实用”问题。这是校本研修的常态化要求,也就是将网络研修融入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研究,把中小学校打造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师本学习成为专业生活的常态、校本研修成为专业发展的常态。两者结合是以校本研修为主线的,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教师学习,网络研修正因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鲜活经验和实践反思而实用、有效。

第三,混合培训与岗位实践结合,解决“用不上”问题。这是混合培训的个性化要求,也就是以作为专业学习者的教师为中心,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广大教师的工作场所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他们的专业发展必然在岗位实践中,混合培训只有与岗位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以教师个人需求为起点,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实现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改善行为、提升经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