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曾一度中断,停顿长达10年。1977年1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开启了至今已有44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恢复与调整、巩固与提高和发展与改革三个时期。
一、恢复与调整时期
1978年至1999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先后印发了以下主要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0年8月)、《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意见》(1983年1月)、《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6年2月)、《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1991年12月)、《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93年7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1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1999年9月)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1999年12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机构包括省级教育学院、地市级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以及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综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等。
二、巩固与提高时期
新世纪的头十年,首先实施了“跨世纪园丁工程”,之后教育部陆续出台《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年3月)、《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年3月)以及《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2004年)等。期间,教育部还于2004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旨在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
2007年至2009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系列“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为“国培计划”总结了实施经验;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起正式实施“国培计划”。
在这十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网络研修(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得到不断推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日益突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基本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卓有成效,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三、发展与改革时期
2011年至今,为高质量实施“国培计划”,示范引领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教育部(或联合其他部委)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年1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2013年5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5月)和“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13年1月)等。2014年6月,印发《关于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2015年8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印发,深入推进新一轮“国培计划”。之后,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规范“国培计划”和乡村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教育部印发了乡村教师培训指南(2016年1月)、乡村校园长培训指南(2017年7月)、义务教育三个学科(语文、数学、化学)教学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2017年11月)等,以及《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等。
2018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步入新时代。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2021年4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印发。期间,教育部印发了11个“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2020年3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指南》(2020年4月)和师德修养、班级管理和专业发展三个领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2020年7月)等。
这个时期,教育部还组织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2013年10月)、《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2019年3月),以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