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要做“贴地式”教学研究

作者:汪文华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22-12-07 阅读量:0

首都师范大学张菁副教授曾在《对我国“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指出,“研究者的研究价值取向——热衷于坐而论道式的宏大叙事,而漠视‘问题解决’型的针对性、‘贴地式’研究”“研究方法单一、论证过程随意、实证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成果重复性较强,研究的深度、广度不足”。当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也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笔者以为,中小学教师搞教学研究要“贴地”。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依据教学实际。依据教学实际,首先要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准确分析本校、本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教学研究是“校本”的、“师本”的、“生本”的,而不是按照某一理论、某些观点去“解释说明”,或者盲目“跟风”。比如,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朗读技能不高,如果研究其他有效的朗读指导方式方法,将对学生十分有益。又如,一名教师教的是复式班,如果深入研究复式教学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学校不具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条件,教师却“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会徒劳无功。

二要立足问题解决。本人曾多次担任本县教师教学论文评比活动的评委,发现不少教师的选题都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表面看作者能够围绕当下教育改革的宏大主题进行研究,但由于对素质教育的把握肤浅,研究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要把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问题作为目标,也就是说,研究宜“小”尚“实”。“小”,才能细致入微、富有成效。“实”,才有应用价值、指导作用。

三要凸显事实说话。“上天”却不“着地”是教学研究的大忌。不少教师的教学论文都选择“理论——实践”的路子,即为某种时髦的理论寻找“实践”,具体表现为“实践”不是自己的,或者没有真正实施。有的则走“观点+名言”的路子,即用教学理论书籍中的语句或“专家”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进行教学的实证研究,即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资料收集手段,以事实说服人、启发人,而不是用虚假的例子“忽悠”人。

四要认真实践反思。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应是为了获奖或发表文章,而应是为了推进教学研究的深入,以帮助更多的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教学研究要想走向深入,既要“小”处着眼、“实”处深入,更要“往深处说”。为此,需要把实践反思做到位。教师可以进行教案反思、教学反思和教研反思,可以进行作业布置反思、作业批改反思和“学困生”辅导反思,可以写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可以写教学叙事、教学总结、教学论文……在“实践—研究—反思—改进”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综上所述,“贴地式”教学研究要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实践反思中深入,把“根”深扎在教与学的“沃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