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何以认定培训学分

作者:汪文华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20-02-24 阅读量:0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各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对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建设,教育部于2016年12月就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任务。作为教师培训基本方式之一的校本研修,如何通过学分管理来提高质量呢?至少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的现状与其问题

校本研修在多数地方认定的是学时,作为教师周期(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组成部分,且规定了每学年校本研修学时的数量,如每年不少于24学时或每年不超过36学时。在县区教育部门认定教师培训学时方面,重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弱网络研修,轻校本研修。

对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多地以考勤和作业为依据。对网络研修考核,多地只关注学习时长和作业数量。对这两类培训,至于培训质量与实际效果却是不太上心的。而对校本研修考核,多地只看重面上的验收,一般将学校、研修组织及教师的有关材料集中起来,提供给县区考评组重点抽查每位教师的材料,至于材料的真实性、过程的有效性和校本研修对师生双方成长的作用等,多数是不予关注的。甚至有的地方只检查教师的材料汇编,如《校本研修报告册》,只要内容有且全的即认定学时;而对学校及校内研修组织却置于事外。长期以来的这种做法,使得校本研修在校长不真正重视的学校则表现为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了事。

第二,校本研修需从认定学时到认定学分

《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积极推行教师培训选学,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深化教师培训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因此,教师培训要从学时认定走向学分认定,这包括校本研修在内。

对校本研修,《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要制订校本研修规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校本研修项目、开发校本研修课程,着力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本研修规划设计及实施成效的审核评价。那么,对校本研修的学分认定就不能在考评上重个人轻组织,学校及校内研修组织应该是考评的重点,既要审核评价规划及项目、课程,更要审核评价活动过程与实施成效。

第三,校本研修的内容、学分结构与实现

校本研修的活动与内容、方式与方法等多种多样,各地也有许多差异。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学分结构,是县区教育部门必须面对的。《指导意见》对校本研修的内容与目标定位是“着力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自主发展”,那么,校本研修的内容大致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向于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他组织教师研修;二是指向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自组织专业研修。这与许多地方要求校本研修围绕上级规定的教师培训主题是不会完全一致的。

在校本研修的学分结构方面,就应该依据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构建,合理分解校本研修的学分。如,学校的他组织校本教师研修占75%,教师的自组织师本研修占25%。在考评方面,前者侧重对学校及校内研修组织的考评,如将学校学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占40%、教导处(教科室)每学期校本研修方案和每项活动通知及活动记录占30%、教研组(备课组)校本研修活动过程性材料占20%、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材料占10%。对后者的考评重点是检视教师个人的研修成果,而不是《校本研修报告册》之类的。

县区教育部门如何做好审核评价工作呢?我以为要一建团队、二到学校、三验组织、四核成果。

一建团队,指的是县区需要建设一支服务于学校校本研修的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和活动实施,以确保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这支团队需要分层(县、片、校)、分类(管理者、培训者、优秀教师)、分学段、分学科;这支团队的建设与使用,应该在县区教育部门的领导、建立、管理之下,由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负责使用。这样的话,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就必须改变角色,新设教师发展规划服务中心,将工作沉底到片、校,从而彻底改变只负责审核中小学学校校本研修规划,而不(或少)支持服务中小学校本研修的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和活动实施的现状。

二到学校,指的是优质资源到中校学校、跟进指导到中小学校。也就是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要将主要精力和重点业务用在对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支持服务上,而不是看重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关注网络研修,忽视校本研修。有的地方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立管理者包片包校、专职培训者沉在一线的制度,值得推广。管理者包片包校,责任到人,有利于校本研修支持服务工作的推动,让各校的校本研修规划不能只“写在纸上”或“放在电脑里”;专职培训者沉在一线既有利于跟进指导的落地,让各校的校本研修项目、课程等能够“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又有利于专职培训者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验组织,指的是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对中小学校校本研修进行审核评价的对象包括三个:片、校、校内研修组织。教师培训应该建立“县-片-校”三级运行机制,“片级”在校本研修中主要由片区教师研修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督查监管等工作,并发挥片区校本研修指导团队的指导作用。对“片”的考评突出“面”上工作,主要在“统”“监”“导”的落实情况。对中小学校及校内研修组织的考评突出“线”及“点”,主要包括三级:学校的校本研修规划及项目、课程,教导处(教科室)的校本研修方案与执行,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案例与成果(重点是形成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策略及对策略的实践应用、完善优化等)。

四核成果。指的是通过校本研修“着力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所生成的成果,包括研修组织的成果、教育教学的成果、专项活动的成果、自主发展的成果。研修组织的成果主要指的是中小学校及校内研修组织的特色活动和典型案例;教育教学的成果呈现方式有多种,如优质课、精品课、微型课题、县级以上立项课题等;专项活动的成果指的是以县级、片级组织的校本研修评比表彰与成果展示活动为载体所生成的成果,如获奖的论文、心得、课例等,以及纳入县级教师培训资源库的教学展示课、典型经验;自主发展的成果指的是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与自组织师本研修的收获,如读书心得、学习随笔、研修感悟、教育专著、教学论文、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