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

原创:朱应开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07 阅读量:0

笔者读小学时候,每次开学,和同学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卫生大扫除。因为每当我们过完暑假回到学校,就跟进了野草地一样,校园、操场、边边角角,都被杂草占据着,这是因为以前的学校水泥地面很少,大多是黄泥地,非常适合杂草生长。而放假的两个月也正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印象最深的是,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必是打扫卫生和除草,这也是每年每学期都必不可少的劳动课。有些时候,学校还会组织同学们去挖草皮、种草地,上山砍柴等。现在想来,以前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还真不少,不止有书本上的,还有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体力劳动。

有人说,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我深以为然。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和动物一样,四肢着地前进,和它们一样,也没有聪明的大脑。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聪明起来的?从开始劳动的那天起。

无意间,人类发现烤熟的东西比生的东西好吃,于是,人类开始钻木取火,他们取下树上的枝条,然后在石头上反复摩擦,直到变成有尖尖的头为止,再取下动物皮毛等易燃品,把它放在一个事先挖好的小洞里,不停地来回转动,直到有火为止。人类通过劳动,知道了火的用处,它能让食物变得更美味,还能给自己取暖,更能赶走野兽。渐渐地,他们通过劳动,发现了很多新鲜事物,人类也在这些劳动过程中,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中国人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也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的现象,有的甚至连自己起居生活之处的卫生都懒得整理、清扫。在一些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多数以校园活动的方式呈现,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当然,今天的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李子柒刷屏了,作为一名短视频博主,她拍的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古韵十足。她的许多作品传达出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在青年学生中圈粉无数。但我想,使李子柒成为“全球网红”的不应该是语言,而是肉眼可见的“劳动创造幸福”。

春耕、桑蚕、裁缝、刺绣、捣衣,古诗中有多少劳动带来的诗意,我们所追求的诗意地栖居不也正是建立在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吗?     

劳动不仅可以让青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还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贯穿于并作用于其他四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可以说,新时代,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主动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以劳动之手创造幸福未来,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

(作者:朱应开,泉州师范学院思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