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防疫背景下的“五育融合”新实践

原创:张忠宝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25 阅读量:0

常态防疫背景下,怎样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育人目标值得每个教育人思考并努力付诸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很清晰,关键是怎样去实践,亦即怎样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常态防疫背景下我们尝试的“五育融合”教育新实践就是基于这样的目标考量的。

一、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观念的转变

五育并举的思想最早是由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一种思想主张。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据此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1.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强调的是全面发展,亦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强调的是五育都不能偏颇,都要高质量发展。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因为传统观念、评价需求、社会追逐,往往突出智育,忽视德体美劳,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

2.五育融合的教育新实践

五育融合的教育新实践强调的是融合发展,亦即从观念上突出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思路,从思维逻辑上构建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新体系,从操作实践上尝试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新实践。五育融合的教育新实践强调的是育人效果,关注的是个体成长,遵循的是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五育融合的教育新实践落实的是学科育人、管理育人和劳动育人。健康的体魄是载知识之车、育道德之所、存健美之表。

二、基于五育融合我们开拓的教育新实践

疫情背景下我们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从转变观念开始再走向教育实践的。

(一)疫情下的线上教育尝试“五育融合”

1.课表之争

2月17日我们就开始了线上教育,学校教务的课表一发放,立即遭到三分之一教师反对,原因就是大家很担心临近中午时间和下午时间的课堂效果,连从不发声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师都站出来发声,要求排课表要考虑这些课的效果。应该说,这是我们仓促开展线上教育遇到的第一个矛盾。怎么办?校长只好发挥行政领导力,尝试一周,根据效果再做调整。

2.效果研判

第一周下来,我们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课受到学生抵制,原因是在家里蹦跳,40分钟很单调很累,邻居还不满意;二是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受到质疑,慢的学生跟不上,快的学生吃不饱;三是音乐课、美术课受到欢饮,孩子们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

3.趋向融合

进过研判,我们做了大胆尝试,把体育课分散在音乐、美术和课间休息里,把劳动课程变成家务、美食、美化的精彩瞬间。以20分钟为课段时间。强调形式上的适恰融合、时间上的穿插分散、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两个月下来,这种“五育融合”,和不调整的线上教育学校比较,收到了较为完美的线上教育效果。

(二)返校复学后的线下教育走向“五育融合”新实践

1.化解心理焦虑

返校复学后,孩子们期待回学校与小伙伴相聚的惊喜很快就消失殆尽,取之而来的是各种防疫措施的严格管控带来的不适感,网课落下来跟进的畏惧感和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受限感交织在一起,再加上网课期间亲子关系紧张带来的不快,这些因素交汇在一起,给孩子们造成了整体的心理焦虑,这需要家庭学校携手,共育共治。我们通过亲子关系手拉手活动、防疫心理疏导活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缓解孩子们的心理焦虑,通过专业的心理热线、访谈和讲座解决孩子们遇到的一个个心理问题。

2.考量习惯养成

常态下的防疫,必须依靠良好的防疫习惯,诸如“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不聚集”的常规要求,只要养成了习惯,对常态下防疫就会大有益处的。四个层面的要求,我们把它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每个细节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走向五育融合

防疫复学,本以为比上网课轻松,怎奈实践下来,比上网课累多了,学科教学、德育活动、体育健身、美育熏陶和劳动教育实践,哪一样都不能缺少。一手防疫,一手落实五育目标,如果不站在融合的视角,是很难落实到位的。

(三)常态防疫背景下的“五育融合”新实践

1.保持激情

常态下防疫,必须保持激情。原以为坚持几个月就结束了,现在看来,是遥遥无期,必须进入常态。常态下的工作必须保持激情才会有效果,防疫不能松懈,育人工作不能打折扣,这就要求五育目标不能做加法、不能割裂,必须走融合之道才能保证效果。

2.重新研判

常态下防疫,消毒工作怎么做,大课间操怎么开展,学科课堂教学怎样保证实效,美育与劳动教育如何到位,都必须重新研判、重新梳理、重新定位,才能保障常态下的防疫复学两不误。

3.定制常态

定制常态下“五育融合”的新尝试:一是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落实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挖掘每一门课的德育渗透点,保证教师的德艺双馨,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三是确保体育的“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的跑步游戏都是两米的距离隔离,从防疫的角度、从身体健康的角度、从考试评价的角度,给每个孩子一个天天锻炼的理由;四是关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歌声赞美防疫卫士、用画笔描绘伟大复兴蓝图、用美育陶冶情操舒缓心理焦虑;五是策划劳动教育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与教师一道负责班级放学后的消工作,这样不仅仅减轻了后勤的巨大工作压力,而且让孩子们掌握了劳动技术,这应该是五育融合的最好实践。

4.融合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常态防疫背景下的“五育融合”,就是落实党和国家育人目标的理念、思维和路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三、五育融合教育新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从理论层面厘清“五育融合”的丰富内涵,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清清楚楚自己的使命担当。第二,从实践层面不断完善“五育融合”的实施策略,让每一间学校实实在在地开展“五育融合”新实践。第三,从发展视角不断挖掘“五育融合”新内涵,让每一个孩子真真切切地感悟“五育融合”新体验。第四,从讲政治视角不断提升“五育融合”新境界,让每一个家庭快快乐乐地分享“五育融合”新成果。

(作者:张忠宝,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花都区秀雅学校校长,教育部领航校长,省首批专家型校长,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