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的“四感”标准

原创:方平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4-03-25 阅读量:0

判定一所学校是否是一所好学校,通常要看学校的内涵发展如何。而学校内涵发展的评判标准,应遵循“四感”。

一、学生要有获得感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个人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校有获得感呢?首先,学校要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国家教育方针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成长成才特点制定,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指导意义,很好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围绕教育方针办学既可以保证我国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又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减轻学生负担。其次,学校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学段不同育人重心也不一样。小学阶段主要关注孩子的养成教育,习惯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高中阶段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有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为理想奋斗的决心。再次,结合学校育人特色办学。校园文化是育人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校园文化能够点燃学生的爱校、爱家、爱国情怀,熏陶集体主义思想,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热爱。另外,要建立关爱机制。俗话说“无爱不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中心,无论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还是评价体系,都要围绕学生进行。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素养的孩子培优辅差,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包容孩子的不足,注重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开展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培养多层次多方向发展的各型人才而不是统一的“得分机器”。最后,要建立提高学生素养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学校最大的成就是习得。得到多少,如何获得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方法的构建源自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构建。科学、完整、有效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是孩子学有所获的关键。要结合当前“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注重孩子特长发展,尤其挖掘学生在劳动技术、科技创新、艺术鉴赏、体育特长、美育塑造等方面的天赋和兴趣。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异,成才的路径也不相同,要铺好各种道路,辅助孩子向阳而生,一路花开。

二、教师要有存在感

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师职业是伟大而光荣的。教师每天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往往废寝忘食。而学校,应该做老师坚强的后盾,要让老师体会到家的感觉,体会到被爱、被呵护、被包容、被理解。学校的管理机制,教师发展成长机制,关爱机制,福利机制等,都要围绕一线教师落地。学校要从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角度,给他们足够广阔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和空间,鼓励老师们提升专业技能,磨砺内功,增强育人责任感,把教书育人视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向着“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精进。要使教师有存在感,一是学校要建立职工关爱机制。依托学校工会,关注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落实教师工会福利待遇,建立职工之家,让教师体会到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自己就是家的主人,同时也能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要利用节假日开展关爱行动,看望慰问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学校的温暖。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团建活动和趣味运动会,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等,从身体和精神上给予支持。二是有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师成长方案。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为新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计划。一年上路,两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优秀。采取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校本研修等形式,督促老师们在教学常规上下功夫。无论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阅,还是教学理念的渗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循着道路,引导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三是构建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形成积极向上向前的竞争机制,多以赞许、欣赏的眼光肯定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和挖掘老师的潜力,多肯定老师的劳动和付出,对在不同岗位做出成绩和业绩的老师要及时表扬和奖励。要通过评选优秀先进老师、教育工作者、班主任等形式,让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师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有优势。四是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是优秀人才培养的保证,更是学校和教师们的骄傲。教育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竞赛教练等,无论哪个方面,只要需要,都会有人站得出来,拉得出去,能打胜仗。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社会及家长,提到某某学校总会想到张老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李老师的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王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像这样有着无数光环的学校老师,无论走到哪里身板都是笔直的,存在感满满。

三、家长要有期待感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是满怀期待的。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孩子能够学有所获,希望孩子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成绩优秀。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别人的口碑。学校办得好不好,生源缺不缺,不需要领导操心,学生就是代言人,家长口碑就是最好的宣传标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过培养,孩子无论是身体上、知识上、还是思想上都有明显进步,家长对学校是非常认可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协同,一起努力,静待花开。首先,要建立家校社育人机制。学校和家庭原本就是孩子培养的共同体,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其次,要设立家长开放日,把学校办成家长学校、社会学校。学校要走政府办学、民主治学、人民督学、家长监学之路。学校的管理制度、办事流程、监督体系等,都要有适当人数的家委会代表参与。

四、人民要有满意感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一直追求的目标和笃行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就辉煌。党的二十大更是对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作了辩证论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作为学校,要在硬件建设、环境改善、软件迭代升级、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过程与结果评价体系、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素养培养、数字化建设、智能创新创造等方面下功夫。要以优质均衡为导向,不断开发学校教育新质生产力,让不优秀变优秀,让优秀者更优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述的核心,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最具战略决定性意义的根本问题,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是在党的领导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出的人才是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思想健康,社会价值体系健全,三观正,敢担责,维护国家利益,一心向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定是国家利益为重,人民利益至上,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用得放心、用得安心。

总之,一所学校,学生记得,老师骄傲,家长认可,人民满意,才称得上是内涵发展的好学校。

(本文作者系重庆市忠县白石初级中学校副书记、副校长,重庆市高级教师、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