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六个路径

原创:王鹏程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09 阅读量:0

辅导员是贯彻学校教育教学指导规划的执行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日常管理的实施者,是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先锋队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引路人。近年来,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加重视,辅导员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如何提升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和辅导员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辅导员队伍缺乏工作稳定性,内在提升动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为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只有人才队伍稳定才能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很多辅导员一方面缺乏职业规划和职业认知,职业倦怠感严重,另一方面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辅导员在岗位上缺乏认同感和获得感,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内在价值实现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2.辅导员队伍缺乏工作经验,管理工作能力不足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事务性工作内容十分繁琐,新任辅导员对工作职责认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在班团建设、综合素质测评、资助认定、主题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等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中缺乏工作经验,虽有入岗培训,但时间短,业务多,面对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不知道从何入手,只能在日常的积累中锻炼出来。业务能力欠缺,很容易将自己陷入繁杂琐碎的重复性工作当中,浪费时间也消磨工作热情,导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对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对职业素质进行提升。

3.辅导员素质能力要求较高,自我认同感较低

辅导员工作主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九个方面的工作。这对辅导员在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日常工作中的现实困境是辅导员日常所承担的学生管理事务工作琐碎、复杂,对接的业务部门一个接一个,在一件工作接一件工作的压力中难以抽出时间去做能力提升。

4.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及渠道较少,路径受阻

一是辅导员自身缺乏较强的学习热情与发展诉求,往往将自身问题归结于工学矛盾。二是辅导员理论知识素养、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提升的渠道较少,学校现有的专业化培训交流平台搭建较少,学院对于辅导员的内训活力较弱,个人线上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5.辅导员队伍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力和优秀辅导员工作成果资源库

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但受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影响,很多辅导员忙于繁琐事务,临时性工作很多,无暇研究理论知识,理论素养不足,造成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局限和困境。日常工作中优秀辅导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经验、工作成果未能建立起学生工作成果资源库,无法为辅导员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素质能力提升路径

一是创新工作管理办法,激发工作活力。优化《辅导员考核办法》,明确辅导员职责,量化工作量及考核办法,引导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多措并举激发辅导员队伍的激情与创新活力。

二是创建辅导员工作室,拓宽素质能力提升平台。广泛调研辅导员业务能力、素质能力征集业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依托辅导员工作室,开展辅导员业务培训,如辅导员工作经验论坛、辅导员工作案例研讨,解决辅导员的难点、痛点。

三是构建全方位辅导员成长体系,助力辅导员快速提升。通过岗前培训、网络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与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分析职务晋升路径,制定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积极主动通过线上学习、线下交流落实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辅导员岗位上熠熠闪光。

四是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建。通过备赛比赛,增强学习积累、工作实践,总结工作经验,提炼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培养一支素质能力强、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辅导员队伍。

五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成果资源库,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生工作案例。制定辅导员业务工作手册,形成辅导员主题班会优秀课件、辅导员优秀管理案例、论文等,为新人辅导员提供工作资源支持。

六是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传、帮、带”,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行辅导员年级长制度、新进辅导员与前辈辅导员的结对帮扶行动,促进新任专职辅导员快速成长,在学院内形成一种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共建一支强有力的育人队伍。

(作者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