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许滢:聚焦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独特贡献

作者:学习型社会读书小组 来源: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4-23 阅读量:0

受此次疫情影响,全国各地普遍停工、停课。超长假期间,居家学习蔚然成风,既有技能类的提升,也有专业类的阅读,更不乏兴趣类的探索,内容丰富,形态各异。除了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个体学习如何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推进城市治理,从而助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来自基层社区的教育实践交出了上海答卷。

本组专栏共有五篇文章组成,其中《以终身学习的“线”织密城市治理的“网“》作为总稿,概括性地介绍了上海市基层社区通过居民学习推动城市治理的实践经验。《打造百姓家门的学习乐园》、《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社区教育:吸引外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抓手》则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基层社区的实践案例,分别是金山区的“十五分钟学习圈”、松江区的“居民学习团队”以及长宁区国际化社区的特色项目。除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外,《学习力:超大城市居民终身学习新目标》一文还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学习力之于超大城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本组文章是优秀的实践案例;对于社会治理研究者,本组文章是极佳的研究素材,而作为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的学生,我又从这组专栏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1.jpg

其一,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困惑的年代,旧的故事崩塌,新的故事还无以为继,我们该怎么生存下去?”这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的一句自问。“20世纪认识的最伟大的成就就是认识到认识的极限。”这是法国哲学家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的一句喟叹。诚如上述,急剧变化的时代带来了种种未知,任何人的命运都包含着不可化解的不确定性,而学习正是迎战不确定性的唯一确定之径。因此,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长,仅从数量上无止境地满足教育的需求已然不合时宜,依靠已有知识无限期利用的时代也早已逝去,人类必须及时把握时机,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已有的知识,从而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这正是本组文章所强调的“学习力”。为此,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

其二,个体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构成。本组文章的实践案例强调作为主体存在的人的价值,进而彰显了个体学习之于整个城市治理的巨大意义。同时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个体必然在活动中与他人发生互动,由此凸显出人类学习的群体性特征。基于对人类复杂性的认识,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社会,而展现了文化的涌现的社会,又通过文化反馈作用于个人。试想每一个人是一个学习主体,那么家庭就构成了基本的学习单元,若干个家庭汇聚形成社区,它们直接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支柱,同时这样的社会又反哺系统内的每一个个体。从更大的系统来看,社会与人同时还为族类而存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因此切勿忽视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价值,它们的学习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言,“这个时代,即所谓有限世界的时代,只能是一个属于全体人的时代,即人人在内的全人类的时代”。

其三,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信息时代,终身教育已然成为事实,因为人在整个一生始终在向更新的阶段发展。除却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金山区的“十五分钟学习圈”中,社区教育发挥了桥梁作用,促成了多个部门的齐力合作,为居民的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在松江区的“居民学习团队”中,社区教育发挥了纽带作用,促成了不同人群的共同学习;在长宁区的国际化社区中,社区教育发挥了平台作用,提供了多类型的学习资源,促成了外籍居民的积极融入。各基层社区在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凝聚成参与城市治理的基层力量,有效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治理水平。此外,案例社区的实践也启发我们重新认识社区教育的三大使命:一是成就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二是促进社区所有居民的参与,三是整合社区内的学习资源。社区教育终归是教育,定不能忘却孕育生命成长的宗旨。

其四,创生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中国范式。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何尝不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从人来看,充分尊重个体的存在价值,以多主体的共学推进城市治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国方法;从社区来看,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居民需求提供教育服务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国方法。把中国作为方法,就是迈向原理的创造,同时也是世界本身的创造。中国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积累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带有怎样的中国性?如何将中国经验融入全球治理背景?既是悬而未决的理论难题,更是亟待开拓的未知领域。

联合国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如是说道:“我们要创建一个没有贫困、没有饥饿、疾病、匮乏并适于万物生存的世界。一个没有恐惧与暴力的世界。一个人人都识字的世界。一个人人平等享有优质大中小学教育、卫生保健以及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的世界。”。上述愿景的实现,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当然少不了中国的智慧。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同时,切勿以中国之眼看中国,更勿以西方之眼看中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经验的意义提升,人类完全能够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产生知识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的知识,一部分有助于人们意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的一面,一部分有助于人们将其与人类的普遍性的行为律则理论相衔接。借用莫兰的语式,理解中国,就是理解它在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它在统一性中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