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问题与推进建议 ——2017年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研讨综述

作者:于维涛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7-06-22 阅读量: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治国理政战略布局,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期盼,2016年9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7年4月24由教育部2017年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北京开班,200位参训者重点围绕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如何推进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问题

参训者就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家依据《意见》,聚焦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遵循推进实施的行动路线进行了剖析。

(一)大校长,小书记。中小学校校长与书记的关系看似是个人关系,其实不然,两个人的个人关系反映在工作中,是党政关系的“晴雨表”,直接影响中小学校的党政关系。《教育法》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与书记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布局和搭配情况一般是“大校长、小书记”,所谓大校长是指:“权力大,责任大、年龄大”,所谓小书记是指:“权力小,责任小、年龄小”。如果“将相和”,权责明晰,各司其职,关系处理和谐,工作好干。如果有的学校校长与书记权力意识都强,关系不协调,党建工作就比较难做。校长与书记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重业务,轻党务。在家长、社会依然以升学率来衡量教学质量的态势下,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各个学校都把教学业务作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中小学校较为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问题。在“一切围绕考试转,一切围绕考试干”的语境下,党组织成为校长的“传声筒”,中层干部的“家长”,教职工的“保姆”,学校安全的“救火员”。部分学校没有把党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有的学校校长甚至不是党员,校长不参加组织生活会,造成从“一把手”不重视党务工作的局面,“蝴蝶效应”,教师党员就更不会重视党建工作,业务与党务之间的冲突突显,使党建工作难以开展。重业务,轻党务是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又一问题。

(三)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当前有很多中小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只是迫于上级的压力,活动形式单一、陈旧,内容枯燥,流于表面,没有集中力量解决教职工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让广大教职工有获得感,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这样开展的党建活动不会吸引党员参加,所以党建工作就没有成效。如,近几年上级党组织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由于“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组织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很难深入到学校基层,或是仅仅流于形式,变味、变质,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四)教师党员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理想信仰。当前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不积极,党费要催缴以及学生德育重行为教育、轻理想信念教育,重生活教育、轻家国情怀教育,重个人教育、轻责任担当教育的精神缺“钙”等现象。有的书记说:“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易’,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难’,党员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较弱,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显著。部分党员教师价值观存在偏差,人文情怀不够,缺乏担当精神,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影响师德师风建设。党组织研究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够,跟进政治思想工作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学校工作的健康开展。

(五)党建工作不平衡性,呈现差异性。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认识水平、发展阶段、重视程度差异性,不同地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存在显著差异,就是同一地区不同中小学校之间党建工作也不尽相同。一方面各地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学校党建工作开展力度也会不同,例如,北京、天津的学校党建工作就开展的相对较好,而偏远地区的学校有时根本收不到中央的红头文件,贯彻不力。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源的不同也会对党建工作的重心产生影响,像内蒙、新疆、西藏等地的学校党建工作多以“维稳”为主,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维稳工作中,还有的学校存在班容量大的问题,安全问题就成了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

二、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推进建议

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是一项自上而下的长期战略工程,基于当前各地、各学校发展阶段参差不齐、评估检测细则缺失、督导体系尚不完善的现实,为确保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参训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细化《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快研制《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标准》,发挥标准的指导、引领和规范作用。标准的制定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搞一刀切,强调适需性和操作性。地方各级组织、教育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本《意见》和本地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意见》的导向作用。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科学规划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五年及十年进程,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的检查评估和跟进指导机制,通过文献综述、零距离访谈、大数据分析、影子观察等方式,及时掌握各地各学校实施进展情况,为决策咨询提供重要依据。

(二)倡导交叉任职。《意见》中提出:“推行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书记和校长分设的,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兼任副校长”。当前我国中小学内部的领导体制比较混乱,有的地区实行校长与书记“一肩挑”;有的地区实行书记“单肩挑”;有的地区实行书记、副校长“双肩挑”。研讨中学员观点不一致,部分学员认为“一肩挑”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有的学员认为“一肩挑”,容易导致精力失重, 党建工作缺位。“单肩挑”有职无权,党建工作难有作为。普遍认同的做法是“双肩挑”容易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因此,建议有条件地区倡导书记和校长交叉任职,促进学校党政工作的相互支持与配合。

(三)明确校长和书记“分工同责”。《意见》要求:“”体现了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的辩证统一,明确了校长和书记“分工同责”的工作侧重关系,是处理好书记与校长、党务与政务关系的宏观原则。在党建工作上,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校长应积极配合和监督,在行政工作上,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书记要发挥监督作用和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双方都要问责,坚持校长和书记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同时,推进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设计,改变以往按学科或年龄等划分党支部的做法,优化组织结构,实施级部管理,把支部建在级部上。一个支部由一名校长或副校长领头,既要抓教育教学,又要抓党建,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

(四)在体验中强化理想信仰教育。打破信仰危机重在行动,首先,书记要坚定信仰,做信仰铺路人,言传身教,抓好关键少数,引领党员教师带动非党员教师,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转变党组织活动就是传达文件、政治学习、抄写笔记、演讲征文的片面看法,创新活动方式,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党员结对帮扶、微党课评比、红色教育、“十佳教师”“教师明星”评选、特色校园、智慧教育等活动打造党建活动品牌。最后,抓好“三室一网”建设与管理,教室、寝室、图书室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形成主旋律、正能量,及时解决教师、学生实际困难和倾向性问题,使党建工作融入教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五)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实党务工作者与行政管理者的同等待遇政策。注重培养党员教师,从实践上和政策上实现“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的理想。其次,关爱教师日常生活。开展“三访、三讲、三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构建新型党群联系。“三访”:以有突出贡献、有生活困难的、有矛盾纠纷的教师为对象,坚持逢年过节定期与不定期以走访慰问形式拉近距离,化解矛盾纠纷于日常。“三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讲: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科素养。鼓励教师教书育人,享受职业幸福。“三诺”:通过建立发展困难、精准扶贫、矛盾纠纷承诺支持制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推动形成“一心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浓郁学校党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