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作者:雷青松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发布时间:2017-02-16 阅读量:0

[摘 要]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正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由于西方国家占据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导优势、我国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经济特征、我国过高的经济增速期望值等因素的存在,使我国的绿色发展面临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在政府担负起绿色发展的主导责任、以低碳经济理念规划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开展生态消费教育、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11-0055-05

[作者简介]雷青松(1978- ),男,湖南新宁人,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绿色经济学与“五大发展”研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对我国当下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严峻性也日益摆到国人的面前,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正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困难和挑战还是很多的,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探寻破解绿色发展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现实条件

(一)政府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资源环境问题,从战略上推动绿色发展。就政策而言,早在1994年的时候,我国政府就已经颁布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积极探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这为推动绿色发展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为了持续推进绿色发展,近些年来,党中央作出了一些重大发展战略部署。一方面,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两型社会”建设最早是胡锦涛在2005年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党中央要求我国生产和消费领域必须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要求在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中要避免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从本质上来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点就是要将传统发展方式逐渐转变为绿色发展方式,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以绿色经济替代褐色经济。

(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培育了大批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对产业结构实施了战略性调整。一方面,为了改善绿色生产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刀阔斧地关闭落后产能。而且,持续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从2011年的6026.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575.5亿元,在当年GDP中的占比相应从2011年的1.25%,增加到2014年的1.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2011年的3469.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463.9亿元,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从2011年2112.4亿元,增加到3113.9亿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十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培育了大批节能环保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一部分新兴产业在相关领域处于国际竞争优势地位。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为16740台,装机容量达30753兆瓦;累计安装风电机组为92981台,装机容量达145362兆瓦,同比增长26.8%。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为100台,装机容量达360.5兆瓦,同比增长58.4%。这使我国成为世界节能以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同样,我国光伏发电建设速度也非常快。权威部门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5千兆瓦,累计装机达43千兆瓦,超过了德国,成为全世界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绿色新兴产业和新能源的发展,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新一代光伏、生物质能、大功率高效风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此外,对传统能源要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清洁化利用水平,并加大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持续推进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

(三)民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日渐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因为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加上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绿色消费宣传,民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南方某一城市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66.8%的受访者愿意消费绿色产品,有89.5%的受访者认为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有73.6%的受访者认为开发绿色环保产业势在必行。由此可见,绿色消费日渐成为民众的共识和追求,发展绿色产业将成为一种时尚。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331092辆,同比增长3.4倍;纯电动车型汽车销售量达到24782辆,同比增长4.5倍;纯电动商用车销售量达到100763辆,同比增长10.6倍;纯电动乘用车销售量达到146719辆,同比增长3倍。另外,我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约有79%-80%的民众愿意购买绿色产品。这表明了我国民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正逐渐被大多数民众所认可。毫无疑问,民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绿色发展。

二、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并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发展,但由于全球范围的绿色经济竞争优势仍然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加之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追求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对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这使我国的绿色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一)发达国家在全球竞争的主导优势使我国绿色发展难有国际优先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在掀起绿色经济浪潮,这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这三次经济革命之后,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第四次浪潮”,将会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全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都是各个国家经济角逐非常关键的时期。其实,绿色经济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新一轮全球竞争形势下积极争夺利益,这当中既有经济利益的争夺,也有政治利益的争夺,既有经济、能源等的争夺,又有发展方式的竞争。绿色经济浪潮作为由发达国家发起的经济革命,它将使发达国家占据全球竞争的主导地位,还将导致全球竞争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由于发达国家既掌握了技术优势,又控制了制定国际规则的优先发言权,这将对我国的绿色发展构成外部因素挑战。

(二)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特征仍旧存在使我国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式特征。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在解决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问题上下了不少力气,而且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长期的粗放型发展造成的各类顽疾,这使得经济转型期望值和目标之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归咎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惯性难以在短期内很快得以改观。一方面,就我国的能源消耗情况而言,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是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依旧偏低,对能源的消耗强度依旧偏高。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率和利用成效的重要指标,是单位经济量产出所要消耗的能源量,若强度越低,说明能源利用率和成效就越高。当前,单就能源消耗强度来讲,我国的能源综合使用率还是很低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4,我国能源消耗强度达到每1000美元231.9千克标准油,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1.6倍、2.5倍、2.2倍。我国单位能耗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仅为0.7美元,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美元。以上数据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仍旧带有粗放型特征。另一方面,就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而言,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来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比较起来,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高排放印记依旧明显。单就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生产率来讲,我国的指标都非常高。所谓碳生产率,就是指产出单位GDP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有关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如200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76.87亿吨,分别是德国和日本的10.5倍、7.0倍,到了201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3,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国。我国在碳生产率方面也是非常高,如2009年,我国每美元GDP的碳生产率为0.84千克,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2.2倍、3.5倍、3.2倍。如上所述,我国经济增长依旧保持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这决定了我国的绿色发展必定任重道远。

(三)过高的经济增速期望值使绿色发展在短期内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是令整个世界称奇的事情。而就当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讲,虽然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做大了,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人均占有的经济量还是偏低的,倘若为了一味地降低能耗,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而全力推进绿色发展,这势必影响到短期内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我们能否以大幅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来换取绿色发展呢?当然不行。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倘若我国大幅减缓经济发展速度而全力推进绿色发展,那么别的发展中国家就会乘势赶上,我国将可能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而在全球性竞争大潮中落伍;第二,虽然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做大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人均经济占有量仍然偏低,因此必须进一步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第三,虽然我国社会主义本质是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悬殊而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必须继续做大经济蛋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由此看来,就短期而言,我国经济增速的需要和推进绿色发展将会有一定矛盾。

三、我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而言,我国经济已步入增速减缓的新常态,这使绿色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绿色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的成果要实现全社会共享,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制定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积极扶持和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力度,促进民众绿色消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治理等手段有效推进绿色发展。

(一)政府要担负起绿色发展的主导责任,保证绿色发展能科学有效地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存在一定的矛盾。在这一关键时期,政府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新常态这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调动民众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治理等多元化手段,培育民众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逐步为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只有这样,绿色发展才能在科学化轨道上得到有效推进。

(二)以低碳经济理念规划产业体系,为绿色发展找到产业着力点

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着力点和基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前提的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人总是在不断地开发自然资源,从而为自身生存发展获取必需的物质。这种以“人向自然索取”为基本特征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是由于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水平处于极其低下状态下,人类面对大自然显得茫然无知,为了生存而不得已为之。在如此环境中,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也正因为这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不断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就是将自身与自然对立起来。因为对自然的这种态度,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但是,随着人类征服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从而形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永续的生存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从对立到和谐,这就成了当今人类的主攻方向。发展低碳经济正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发展低碳经济在当前我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特征下,也确非易事。时下,我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着眼于发展依然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条件下,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去发展低碳经济。这就需要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第一,以低碳、绿色理念为核心调整国家的发展战略。近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低碳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为低碳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并将绿色发展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了这样的战略部署,就从思想、理念层面克服了民众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担忧,进而能够加速对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战略性部署。发展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技术创新特别是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步伐。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创新能力,又要广泛深入的加强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既要在低碳技术创新中争取我国有更多的自主产权,又要树立开放性思维,积极推动国际低碳技术合作,实现不同国家在低碳技术开发利用上的合作共赢。第二,持续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要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低碳技术创新意味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开启。倘若能够在低碳技术创新上有革命性进步,这既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也能推动新的产业革命。虽然我国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基础薄弱、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进步较快。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上,我国已经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如我国在第三代核电技术上有明显突破,并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在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上也发展迅猛。当然,从总体上来讲,低碳技术创新仍然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突破。因为要想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推动新的产业革命,必须实现其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扩散效应,并培育出新的增长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更先进、系统的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我国在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上加大资金、政策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建立科学健全的体制机制,将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低碳技术创新的全民参与。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制度机制,必须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出发,以生态格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基本内容,进行层次化、系统化的相关制度设计,形成包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保制度等在内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并且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制约各级政府、企业单位和民众个人等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行为,从而减少生态负外部性。第一,政府要加快制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力推低碳经济。和传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革命不同的是,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有明显的外部性,仅仅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很难促进技术创新,也不可能取得相应的经济发展成就。所以,除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外,还要有效发挥政府对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规制功能。当然,政府对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支持,并不是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去规范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技术创新。具体而言,政府对低碳技术创新要制定包括产业、财政、金融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将低碳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并建立配套的产业体系。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和补贴,并通过征收碳税和资源环境税来抑制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为。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发展低碳金融,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低碳、绿色靠拢。第二,要健全有关绿色发展的法规制度,力推低碳经济。法规制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已有不少。不仅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对环保有明确规定,而且我国制定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法》,此外还有专门针对污染制定的相关法律,如《节约能源法》(2007年)、《煤炭法》(2011年)、《环境影响评估法》(2002年)、《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等。以上法律的制定,为我国环境保护和控制污染排放提供了必要保障,也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有效保障。

(四)开展生态消费教育,形成绿色发展的全民共识

就我国民众而言,绿色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要想使民众将绿色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将绿色发展思想融入到我国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绿色发展的全民共识。而对民众的绿色发展思想教育最关键的是要对他们进行生态消费意识教育。对普通民众来讲,教育是催生其消费自觉、激发其消费潜能和动力的有效手段。消费虽然有时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种本能,但生态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理念,必须通过教育灌输的方式,才能在民众头脑中植根。一般而言,激发民众的生态消费动力,需要对他们加强生态消费观教育。就教育内容而言,一方面,必须开展“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尊重自然”是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只有加强“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教育,才能使民众在生态消费的过程中自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激发民众生态消费的动力和潜能,从而科学有效地规避“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进行理性适度的消费。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消费的相关知识教育。既要教育民众如何识别生态标识以及如何选择生态产品,又要教会民众基本的生态消费常识,还要对民众进行生态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使民众真正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态消费心理中走出来,参与和谐包容的公共消费环境建设。就教育形式而言,要想激发民众的生态消费动力,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生态消费教育,力推生态消费知识进课堂、进教材,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生态消费知识对学生来说入心入脑;其次,必须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运用评论、新闻、动画、漫画等形式,向广大民众普及生态消费知识,传递科学的生态消费理念;再次,必须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生态消费教育,如通过新媒体平台,利用“微电影”短而精、传播广泛、点击率高等特点,能够便捷高效地传播生态消费知识。

(五)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所谓绿色科技,就是指以保护人类健康及其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一切科技活动的统称,它包括“绿色产品研发、绿色生产工艺设计、绿色新材料新能源开发、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管理等领域。”绿色科技是促进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现代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技术支撑,其显著特征是低碳、节能、环保。现阶段,我国的绿色科技仍处在起步阶段,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积极推动企业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如在税收、信贷、政府采购和融资等方面要对绿色技术创新成效好的企业采取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为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必须通过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制度机制管理等方式去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由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

(责任编辑 魏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