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进入到一个矛盾凸显期,党群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重视和应对。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不仅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完善党的科学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新途径、新举措。
[关键词]党代表;群众工作;国外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9-0025-05
执政党与民众的联系是当前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我国现状而言,党代表是在党组织内部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选举产生参加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的党员代表,是各级党代会活动的主体,是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本文将介绍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国外政党议员联系群众一些做法和亮点,对我国党代表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提出一些工作展望和思路。
一、国外党代表(议员)密切联系党员群众(民众)的实践
国外部分政党议员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有很多实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民事诊所”与访问选民。定期接见民众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加强其议员的服务性、亲和性的有效方式。协助议员接见选民,是基层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规定,每个议员都有自己的接见民众日。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次一个晚上,一年大约有50多个民众接待日,听取民众反映意见、问题”。议员接见选民的场所被称为“民事诊所”。来访者多为底层人士,反映的问题大多涉及自身利益个性问题。无论来访者多少,议员都逐一接见,直到深夜凌晨。“对民众反映的问题,议员会尽心尽力提供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必要时,也会邀请政府或有关工作人员来现场办公,当场解决问题,对极少数特殊困难的,议员还会当场开出小额支票予以资助。接待选民最多的议员一年接待过5万选民。”套用人民行动党自己的说法,该党“至今保持不变的是接见选民的宗旨还是跟以前一样,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除此之外,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还实行议员访问选民制度。“议员一般于周日晚上走访选民,形式很简单,走家串巷,逐家敲门,向选民说明来意,有问题、有建议就记录下来,无问题递张名片则离开”。在4年任期内,议员要对本选区内的家庭至少拜访3次。目前看来,这种议员接待和走访选民制度是成功和可行的,是一项密切党群联系的有效制度。
(二)日本自民党:“个人后援会”是自民党联系普通选民的纽带。“个人后援会”是指“日本自民党议员和议员候选人在自己的选区(一般是其家乡),为开展竞选、直接网罗支持者而以家族为轴心,以姻亲、近邻集团、同行业工会等血缘、地缘的人脉为媒介建立起来的培养、维持、扩大票田的组织”。其作用主要有:“一方面,议员要照顾到后援会会员的一些日常要求;另一方面,议员还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和个人影响,对有关政府部门施加压力,为自己的选区争取更多的政府补助金和公共事业建设项目,提高当地选民的生活水平。”
(三)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为选民提供“门诊”式服务——即在收到选民的见面预约后,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依次在选区办公室接待“挂号”的选民,并根据交谈情况开出“诊断处方”,分别予以“手术”(当场解决问题)、“服药”(不能解决的予以劝慰和解释)和“转院”(需转到其他部门解决的予以帮助和提示)处理。对于一些把握不准的问题,议员们往往在咨询相关专家后提出可行建议;对于超出其职权范围但又确实涉及选民共同利益的问题,议员们还会联署提案,通过立法渠道予以解决,或者质询政府部长,敦促问题的最终解决。德国各党议员在圣诞节时会在街头竖起圣诞树并在旁边放置摆满宣传材料和果酒的小桌与路过的民众随意地边喝边聊。在节假日前他们还会前往幼儿园与孩子们玩耍自然地与家长们切入相关话题。在网上建立了网页,并不断更新内容,扩展网页的服务功能,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随时从网上了解社民党的政策主张、领导人的主要言行、党内活动的重大安排等。同时,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的领导人同网民进行网络对话解答选民提问和质疑。
归纳起来,国外的议员联系民众制度有以下特点:
一是普遍透露出各国(地区)政党对加强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视。以上各政党均秉承着“一个党的政治生命取决于民众”的可贵精神;二是广大议员主动联系民众的愿望非常强烈。议员每天都要走家串户,了解民众需求,市民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把议员找来,议员与群众联系密切;三是联系的着眼点均放在了“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他们普遍认为,党的群众工作最终要转化为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政党才能得到民众认可;四是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特定办公场所在联系民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新加坡的“民事诊所”、德国英国的选区办公室、香港的个人专属办公室等;五是政府保障到位。各国政府每年均给予议员一定的工作室运作经费或工资保障议员接待、走访等工作的开展,议员反映的民意诉求,政府也会主动安排人员协助解决;六是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方法,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接访、走访等方式,他们均在探索形式灵活多样、富有亲和力的群众工作方式,以不断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寻求更多的机会与民众面对面;七是注重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与民众进行沟通。通过努力适应媒体杜会、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党群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二、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主要实践
我们党自推行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以来,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发挥了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参政议政,提高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领域较好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1.科学选举党代表。一是在代表人数上向基层一线党员倾斜,有计划地规定各支部名额,做到从根本上优化代表来源和结构分布的目的。在党代表中,有来自基层农村党支部的大学毕业生、普通工人、党组织书记、骨干教师、医生等等。来自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员的加入,增强了党代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党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二是在选举方式上,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提名、推荐,按照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选举产生代表、代表资格审查和批复五个步骤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代表,激发了广大党员的民主和竞争意识,切实做到优中选优。
2.拓宽党代表建言渠道。一是结合驻村蹲点指导,构建纵向联系模式。通过“驻乡镇+驻村社区+驻企业+驻支部”形成一套“层次分明、责任具体、服务突出”的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模式:由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委员分别联系党支部,各支部书记牵头,村社干部和机关干部分别联系1~2个社(班组)、10~20户群众,丰富了“党群联系链”。二是扩大覆盖面,构建横向联系模式。通过“驻领导+驻干部+驻部门”的“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实现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制作党代表《民情日志》,充分保证了困难群众全覆盖,切实保证党代表能够直接走访调研联系片和联系户,有利于党代表开展宣传、走访、调研和慰问帮扶活动。
3.充分发挥好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作用。一是认真组织召开党代会年会,打破以前党代表“举举手,鼓鼓掌,画画圈,散会就靠边”的惯有模式,通过专题议案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党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确保提案件件落实,使群众成为党代会的直接受益者。二是重心下移,接“地气”,强“底气”。充分发挥党代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深入基层与群众交心谈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增强了联系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如围绕宅基地复垦、土地整治、户籍制度改革、社医“双保”等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门组织党代表深入到基层中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向乡党委反映,推进了民主决策。三是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党代表依托已建成的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全力开展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为群众代办事项,提高了办事效率,基本实现党员群众委托的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二)制约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瓶颈分析
1.体制机制不完善使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受阻。一是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如提案制度、质询制度、联系制度、调研活动制度、提案落实公示制度等还不够完善,亟须进一步规范。二是党员群众的诉求表达机制尚未健全,沟通渠道不畅通、程序繁杂,致使一部分党员群众的诉求表达受阻;党代表对群众的要求缺乏相应的反映机制,未及时汇集、整合、办理。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造成不少环节和工作领域存在“弱监”和“虚监”,致使党员、群众的监督具有随意性,从而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因此,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各重要环节上设定相应的监督责任主体,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方式,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四是对党代表的考评机制不完善。评价中存在三个偏重的倾向,即偏重年度考核,日常工作流于形式;偏重组织意见,民意测评流于形式;偏重业绩考查,具体联系党员群众成效考评流于形式。导致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2.党代表作风不实使联系党员群众工作难以实施。一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党代表不良风气的主要表现,日常工作中“重程序轻实质”、弄虚作假之风日渐上升。党代表之间不是比谁的工作做得更扎实,而是比收集民意、比走访联系群众的数量,做表面工作,甚至出现“动员就是开个会,宣传就是挂标语,号召读书就发几本,检查就是编总结”的现象,对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却没有如实反映,破坏了党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二是职责意识不强。有群众形容党代表发挥作用是“五年一次会,只是三五天;开会画画圈,会后就靠边”、“会上三两天,会后歇一边”,会后权利停止,义务也消失,致使党代表发挥作用缺乏持续性。
3.党代表的思想观念滞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一是宗旨观念较差。有的党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较差,存在“上台干几年,沾沾集体的光,干点自己的事,没有油水就让位”的思想,认为“为群众谋利益是党委、政府的事,自己无权无钱,无法为群众谋利益”。二是某些党代表对联系群众工作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充分认识理论武装的极端重要性。有的党代表甚至把联系党员群众工作与本职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会耽误本职工作,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造成有些党代表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中敷衍了事,认为只需简单向党员群众宣传一下党的政策即可。三是党代表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党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党代表能否充分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部分党代表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不够,难以提出合理的具有实质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三、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创新路径探究
总结国外党代表(议员)密切联系党员群众(民众)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我们党党代表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创新路径主要有:
(一)统筹制度建设,构建“六大”制度保障体系
为建立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组织网络,以选举单位或工作领域划片成立党代表活动小组,以区、乡镇、社区、村、企业等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定点设立党代表联络点,让党代表与群众面对面、零接触。
1.建立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完善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体系,使党代表“有言可聚、有话可说、有事必办”。探索制定《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制度》,配套出台《党代表大会年会工作制度》《党代表视察工作制度》《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小组和党代表制度》《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党代表评议党委班子成员制度》等,构建起党代表分类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党代表与党员群众双向联系等一系列制度。
2.建立党代表小组活动制度,规定党代表小组的设立方式、活动内容和管理措施。按照“小型、简便、灵活、实效”的原则开展活动,创新联系方法,制作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记录卡,明确联系对象,要求每个党员代表联系所在支部3-5名普通党员。同时,可扩大联系对象范围,重点联系老党员、军烈属、复员退伍军人、贫困户、种饲养大户、私营企业主等。
3.建立党代表接待制度。定时定点接待,按时按质办理,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开展“党代表接待日”活动。部分有条件的工作室可制定接访专题,针对性地引导群众主动建言献策。将党代表“接访走访”与“党员领导干部大接访”等活动相结合,发挥特长,进一步提高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实效性。同时,开通网上“党代表信箱”和“调查专栏”,为每个党代表工作室配备一名接待员,收集和报送社情民意,及时形成建设性提案并转交办理机关,并跟进处理进度和反馈落实办理结果,切实帮助解决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4.实行党委工作通报制度。通过各级党委会、干部职工大会、村社工作会、驻村工作会等会议形式,定期、不定期向党委通报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政策性疑问,及时研究解决。
5.实行党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制度。党代会闭会期间,党委要及时将党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梳理,并交政府办理。除议案必须由政府办理外,建议、批评和意见可由政府办理,也可由政府交有关部门组织办理,并负责答复党代表。
6.建立党代表管理制度。通过设置举报信箱、公开电话和网络版块的方式,加大代表身份监督力度,确保违纪违法的代表“下得来”、表现优异和群众信得过的代表“上得去”。加大代表述职考核力度,把代表述职工作列入党员年终双述双评工作中,让群众和党员参与代表履职工作的评议。根据问卷结果,有约71%的代表认为应该“在群众中开展民主测评”,以考核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效果。
(二)统筹机制建设,构建“四大”长效机制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传递、反馈机制。构建“党委班子成员——支部——党代表——普通党员——群众”的“五级”联系网络。在“五级”联系网络中,党委班子成员为指挥者和党委决策的下达者,支部充当临时活动阵地载体的作用,将支部内的所有党代表联系到一起,畅通日常的沟通交流,方便对党代表的有效管理,为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互动监督机制。强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互动沟通,采取三类代表打包平衡分组的方式,开展组内讨论和课题调研,从多角度、多方面参与地方建设;采取部分党代表、政协委员列席人代会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党代会的方式,打破传统代表大会“隔膜”,加强代表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代表参与党政建设平台,汇集代表意见和建议。
3.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党代表群众工作的对象纳入评价主体范畴外,还要注重媒体、非政府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企业家、离退休老干部、民主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等,从各自的角度对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其次,评价方式多样化。组织区党委、乡镇、村社支部对党代表的各项工作进行评议。又如聘请权威性的专业机构,运用专业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将党代表征集的问题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公布。最后,评价结果成效化。通过党代表约谈、巡视组巡视,述职述廉等形式对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办理。
4.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物资保障机制。从财政中划拨出专项工作经费或从党费中拨出一定的经费,给予无固定收入的党代表一定的工作补贴,为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对经济特别困难、偏远村(居)的党代表补贴报酬,可以探索财政统一发放或者奖惩等途径予以解决。
(三)统筹组织设置,构建联动化覆盖保障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网络。各级成立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一把手任组长,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相关副职领导为副组长,相应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在党务办设立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负责党代表的日常联络、活动组织、教育培训、信访接待、意见收集和意见建议督办等工作。
2.建立行业党代表小组。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一大批农民在致富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了分工相对明确,经营相对集中的行业协会,为便于党员在行业协会中发挥作用,可以依托行业协会设置党组织,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相对集中的社会群众中设置党组织,把党的组织设置到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党的活动延伸到农业产业的每一个角落。
(四)统筹机构建设,构建全方位载体保障体系
1.建立党代表工作室(或党代表服务中心)。坚持方便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原则,依托区、乡镇、各村(社区)办公室,建立党代表工作室(或党代表服务中心),达到“一室多用、实用管用、共建共享”。工作室一般设在群众方便办事的地方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使“代表有地方办公、群众有地方反映”,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特定办公场所在联系民众方面的重要作用。
2.组建工作队伍。每个党代表工作室以党代表为主体,选配有领导能力和工作精力、有威望、履职热情高的党代表担任工作室负责人;配备有工作经验、热心党代表工作的同志为联络员,主要负责做好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以党员为主体,大学生村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为补充,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党代表工作室提供帮助。
3.创新组建方式。依托党建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现代网络平台,探索建立网络工作室,开展网上互动,实现联系服务全天候;开设党代表网上论坛、微博、QQ群等平台,推进代表与代表、代表与党员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履职热情高、自身有专长的党代表设立个人工作室,开展特色服务。
(五)统筹队伍建设,构建执行型人才保障体系
从明确代表任期、权利和义务入手,让代表明白怎样发挥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增强党代表的责任意识。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社会上许多人不了解,不少党员甚至党代表也都知之不多。因此,要通过讲座、做报告、上党课、印发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充分认识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的参政、议事、传递民情、解民忧的重要作用,分清党代会与人代会、政协的不同之处,高度把握相互间的不可替代性,形成尊重党代表权利、支持党代表行使权利的良好社会氛围。帮助每个党代表全面认识自己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重要意义,认清职责,明确使命,增强党代表的党性观念、为民服务观念、全局观念,提高参政议政、充分行使职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为民服务的经验及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4).
[2]各地议员(党代表)联系民众做法调查,2012年7月22日[EB/OL]http://web.oa169.com/web/detail.asp?id=8621&t
=%BB%FA%B9%D8%C8%CB%CA%C2
[3]李妙颜.国外主要政党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教训[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朱艳圣.日本自民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5(1).
[5]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吴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工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魏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