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作者: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0-04-16 阅读量:0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些很好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人们在各方面确立了基本的价值标准,从而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多元文化、维护社会利益。应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从强化教育引导、用好文化资源、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强化教育引导是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宣传教育工作的“魂”。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要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使学生持续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滋养。另一方面,还要用好榜样的引导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用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用好文化资源是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守我们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深耕厚培、延伸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古为今用,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还要推陈出新,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运用赋予新意、改造形式、增补充实、拓宽延展、规范完善等方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具体到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善于用好文化资源,借助文化的力量,繁荣文艺创作,推出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文艺力作,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有灵魂有质量的精神营养,从而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但仅靠教育引导是不够的,还要有制度规范、有政策保障,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容易落地生根。因此,在路径设计上,我们要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通过制度化措施将核心价值观嵌入群众日常生活,实现生活化、日常化。既要强化法律法规的价值导向,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还要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总之,我们要坚持德法兼治,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出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执笔:孙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