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作者:孟庆瑜 张思茵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4 阅读量:0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其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深刻认识和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政治导向、特色理论品质、深度思想内涵、重大实践意义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强大思想引擎和普遍真理力量。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指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法治建设实践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既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中的精髓,又吸纳了世界先进法治文明成果;既在国家治理的风险挑战中通过了考验,又在民族发展的重大关键时刻彰显了力量。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新境界,彰显了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中国特色。

习近平法治思想彰显了中国传统法治文明的现代性价值。中华法治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法治实践的思想智慧,体现了继承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比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良法善治等,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土壤,继承传统法治文明中思想精华与价值内涵的理论特质,彰显了中华法治文明的传世价值与现代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智慧。法治既是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治理方式,又是维护国际秩序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规则为基础加强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为有效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的中国法治实践,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

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凝练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蕴含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方法,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

牢牢把握法治建设的根本意涵。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准则。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统筹兼顾国家治理的全局部署。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外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全球意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方式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紧紧抓住依法治国的关键重点。法律规范体系完备与否、法治实施体系高效与否、法治监督体系严格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治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其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

建立健全推进法治建设的常态化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尽责的制度环境,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领导干部要在法治建设中发挥关键推动作用,做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表率,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目标相结合,有效发挥法治的根本保障作用。健全和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加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治建设,为绿色发展、营商环境改善,金融监管、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内外贸法律法规衔接等重点领域提供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支撑,为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认真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提升涉外领域法治建设水平,加强国内法域外适用的法律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