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作者:杨潇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07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仅是践行党的宗旨使命的基本工作要求,更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的重要标尺。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坚持人民至上,解决“立场不稳”的问题。坚守人民立场是领导干部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基本前提。领导干部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之所以错位,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站稳人民立场。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立身处世、从政干事的人生选择,决定能否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一要在科学的世界观中树立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领导干部要时常进行世界观“检查”,摒弃非科学的世界观,摒弃唯心主义世界观,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二要在政策制定上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制定民生政策要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充分论证并做好风险评估。三要在政策落实上强化人民立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在民生政策实施过程中,要直面问题、不逃避,及时调查、果断处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锤炼道德品行,解决“主观世界改造不足”的问题。“改造主观世界”是领导干部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一是带头遵规守纪。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为标尺校正自身思想和行为,增强法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规党纪。二是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的干部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践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行动自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圈、生活圈和交友圈,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自身道德品行,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始终做到自律自省。三是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常态化。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做好长期准备,把改造主观世界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转变思维方式,解决“方法不对”的问题。正确的思维方式对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领导干部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下功夫。一是警惕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只有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瞎说一气,不需要依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而坚持唯物辩证法,则要求用大气力、下真功夫。”领导干部要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防止极端化、片面化。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摒弃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的做法,既不能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也不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三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夯实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