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是场教育大课

原创:侯志水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17 阅读量:0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庚子年春节祥和的气氛,扰乱了假期的各种计划安排,延缓了节后复工复产的节奏,宅家的状态使心理产生了“憋屈”和不适。全球疫情数字还在攀新,中国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疫斗争仍在日常持续中,丝毫松懈不得。疫情防控给人们上了场生动的教育大课,是场深刻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卫生)教育和爱国教育课。 

一、防疫提升生命教育意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一出生之后,死亡的坟墓就张开大口,微笑着等待着每个人鱼贯而入。因为人是向死而生的,黄泉路上无老幼,这是生命的辩证法。疫情凶险,仅国内而言,已经夺去了四千多名患者的生命。那不是冰冷的数字,那是有血有肉的书写着人字的生命躯壳与灵魂。在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家庭的生与死的离别,是血与泪的诉说,是呐喊与沉默的轮回。今年的清明节既是传统风俗的祭奠,也全国哀悼日,追思先祖,缅怀英烈,默哀因疫情逝世同胞,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这是对“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拥有今天的生活,我以后应该怎么做……”等重大生命问题的反思与总结。我们要对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父母感恩,这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对打下红色江山的无数革命英烈感恩;我们要对在这次疫情中守护我们生命的人感恩。逝者安息,生者奋进。国旗半降,举国哀悼,是为死难者的追忆,是对生者的安慰,抚平创伤,继续前行。是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关爱与珍视,彰显了生命至上和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生命是一张没有回程的单行票。时间是一维的,滚滚向前。生命是时间的串联,从襁褓到儿童、青少年、壮年再到晚年,每个生命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年轻的时候,主要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成人后独立生存,成家立业,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到老年,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生命该怎样安然度过?借用丰子恺老师的话说,就是“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愿意负重前行。所以,疫情来了,不要慌乱,要稳住阵脚,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生命是珍贵的,但生命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人不是吃大米而活着。生活要有目标,事业要有理想,奋斗要有执着,精神要有坚毅。于是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有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有了“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的勾践;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有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白衣天使们是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逆行勇士,不幸感染而去世李文亮医生等将永载共和国英雄史册。 

二、防疫提升科学教育意识 

科学是知识的累成和理论的集聚。知识就是力量。人民日报评价钟南山教授,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和勇士的担当。以钟南山、李兰娟为首的科学家和医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人们从钟南山院士身上就看到了为什么要读书的答案:“要做一个像钟教授那样有知识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与水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防疫力。在此次防疫中,大数据、云存储、互联网+、新媒体、无人飞机等都派上了用场,使科学布控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运动。防疫需要科学的决策、科学的执政、科学的知识。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预言道:“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要求,科学防治是重要内容。疫情防控,需要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和精准部署,需要医护人员和科研专家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需要国人的科学自我守护和有效预防。于是才有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联防联控“一条龙”滚动抗疫举措;才有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科学有效的救治方案和适用处方;才有了“少出门,带口罩,勤洗手”“调整心情,多喝水,多休息”的公共卫生习惯养成和行为认同。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交出了合格的抗疫答卷。2月21日,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3月4日,中央召开会议,对疫情形势作出新判断: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本土传播已经基本阻断,随着4月8日武汉城的“解封”,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告一段落,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基础上,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中国抗疫阻击战取得标志性的重大胜利。 

三、防疫提升健康(卫生)教育意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总称。国家健康,社会才会有序发展;家庭健康,婚姻才会持久、孩子才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个人健康,才会充满活力,走向未来。新冠肺炎传染的主要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阻断病源,才可遏制疫情。国家采取“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的严格措施的必要的。所以要不出门、少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上口罩才能走。”疫情凶险,若一人感染,家人和密切接触者都得隔离进行医学观察。面对疫情,要保持理性和健康的心态。到目前为止,针对疫情的特效药是不存在的,因为研制疫苗是个科学严谨的过程。要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我们获得疫情的渠道,要多关注主流媒体,少点小道消息。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此次战“疫”中,也出现了疫情防控预警能力不足、一线工作具体细节责任不到位、部分国人公共卫生素养匮乏的短板以及少数来华人员无视防疫规则不予配合等问题。所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党和政府强调依法科学有序三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疫情防控直接考验党和政府的健康服务意识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目的就是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即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四、防疫提升爱国教育意识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举国行动,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里的“三个最” 和“三个战”不仅表明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同时凝聚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 

病毒不分国界,人类必须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在努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加强与有关国家和组织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为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中国方案”。《新华国际时评:抗击疫情全球休戚与共》指出:“抗击疫情,中国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和措施,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也保护了世界人民。”如果说,封一城(武汉)和封一省(湖北)而保中国之平安的话,那么,封一国(中国)而保世界之平安,中国为世界做到了。中国摒弃了“哪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仁爱天下的包容之心投入世界抗疫队伍序列之中,是世界抗疫的中坚力量,是“一往无前”的排头兵,是“过关斩将、遇水搭桥”的开路先锋。为此中国和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神州看武汉,世界看中国。3月10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这样点赞武汉:“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援引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布鲁斯·艾尔沃德话说:就是“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我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很多。” 

爱国彰显于共克时艰的行动中。为何爱国?爱国何为?如何爱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历史和抗疫斗争表明:什么也摧不跨中国,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来没被压垮过,从来不畏惧任何风险、困难和挑战,而是越挫越勇,越磨越奋起。抗疫斗争处处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是舍小家为大家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出发汇聚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是扛过风吹雨打义不容辞在逆行中为“疫”中人送快递、送外卖,是积极响应号召以身作则戴好口罩配合检查为抗疫贡献凡人力量,是穿上红蓝马甲奔赴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防疫的钢铁城墙……爱国这两个字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切实转化成为了坚强而有力的行动。抗疫是一堂生动的爱国行动课。对广大莘莘学子而言,像许可馨、杨舒平、田佳良等这样数典忘祖的“两面人”,要给予坚决的揭露与鞭挞,也是爱国教育的警示范例。一个公民、一个学子应该懂得对养育自己的国家和培养自己成长的故土感恩,这是做人起码的良知。声称自己“我是中国籍,但无中国心”,是配不上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称号的,这只能代表个人的无知和国格的丧失,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地球村村民即做一个世界通用的中国人应有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的心理样态。 

“春天的脚步谁也拦不住”。慎终如始战疫情,保持定力促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新时代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不会因疫情而阻断发展的势头、降低发展的目标和磨损发展的信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中国发展自信的时代表征和精神底蕴。我们坚信,疫情过后,神州大地必将与春天一道恢复盎然生机,经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一个崭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健康的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H180006。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JKH20190259SZ. 

(作者:侯志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