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作者:李国忠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09 阅读量: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灵魂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结合、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为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前提。“大思政课”之大,在于视野之大、格局之大、理想远大。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才能切实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着眼历史大视野。“大思政课”之大,在于视野之大。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较为特殊。与其他课程仅聚焦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不同,思政课学科范围更广、涵盖知识更全。要讲好思政课,就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历史纵深感。要透过大历史视角,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向青年大学生讲明、讲深、讲透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史、7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增强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立足世界大变局。“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格局之大。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各种险滩激流、风险挑战增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通过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在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中认清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发展大势,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融入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之大,在于范围之大。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是新鲜素材的“原产地”。思政课不仅要把教材内容在课堂讲清楚、讲深入、讲透彻,更要善于运用社会大课堂提供生动有力的鲜活素材,使思政课成为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有知识广度、有实践温度的“金课”。因此,“大思政课”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知”的层面,还必须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深刻感悟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感受中国奇迹的逻辑必然,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对接、与实践良性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上好“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广大思政课教师应着眼于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在把握生情、学理、方法的基础上,用好用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丰富生动的社会素材,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高铸魂育人实效。

善用“大思政课”筑牢信仰之基。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善用“大思政课”筑牢信仰之基,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感召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浇灌学生心灵,让青年大学生在把握理论知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善用“大思政课”立心修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不仅是传播基础知识的专门课程,更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干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用心栽培。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个方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规范自己、评价他人和观察社会,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品行端正、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要巧妙运用社会热点话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积极传递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真正做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善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办好教育事业,学校、家庭、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善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就要构建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通过基地教育、社会实践、研究实践、情感体验、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亲身参与中积累智慧、认识国情、锻造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厚植人民情怀,自觉把个人成长成才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