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控:从青少年抓起

作者:李小伟 发布时间:2017-07-11 阅读量: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因身材胖等原因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在进行趣味锻炼。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小辉身高1.6米,体重180斤,行动起来较为迟缓,由于吃得多,又不爱运动,常常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

前不久小辉患流感住院,却在例行检查中被医院查出了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一系列病症,吓得小辉妈妈赶紧给孩子转病房,“先解决糖尿病、脂肪肝等问题要紧,还以为孩子只是肥胖,哪想到还有这么多‘毛病’?”小辉妈妈心有余悸。而像小辉一样慢性病缠身的人,在中国有很大人群。

慢病严重威胁中国成年人健康和生命

小辉的肥胖现象只是我国肥胖状况的缩影,而这种肥胖状况逐渐呈低龄化趋势。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面对肥胖带给人类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指出,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慢性病(也称慢病)患病率逐渐增加,慢病造成的死亡已成为主要死因,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和生命。

何为慢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马军介绍说,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40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4%。2013年中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标化为184.5/10万)。

2012年全国居民慢病死亡率为533/10万(约死亡731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2014年中国农村、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95.63/10万和261.99/10万,分别占疾病死亡构成的44.60%和42.51%,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马军说。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表明,心肺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最主要过早死亡(70岁以前)死因。2012年全球因慢病导致的死亡达3800万人,中国有860万人,其中300万人属过早死亡,原因是中国有一半以上的男性吸烟、4/5以上的11~17岁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约1/5的成年人血压偏高。

慢病已将“魔爪”伸向儿童青少年

慢病已经严重威胁中国成年人健康和生命,但慢病的发生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像小辉一样,由于肥胖带给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慢病患病率也明显增加。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7~18岁男女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4.9%和3.5%,2014年分别增长到7.0%和5.9%,消瘦、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分别为3.2%、4.9%、9.8%和17.5%。“这表明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近年有明显增加,并且随BMI(体质指数)增加而显著增加。”马军认为,儿童高血压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多项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生与BMI(体质指数)和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项长达45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约24倍。

研究证实,高血压的发生起源于儿童时期,造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自幼形成,儿童血压也具有“轨迹”现象,因此儿童期高血压可持续到成年期,并较早地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的流行趋势和预防》报告中指出:中国儿童肥胖尤其是城市儿童肥胖到了惊人的地步,同时农村地区孩子的肥胖率在近10年中增长迅速,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马冠生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长,在城市地区已呈现流行趋势。2010年国民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 继续增加。调研发现,我国农村学生的超体重比例首次超过了城市学生。“目前我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处于快速增长期,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在短时间内赶上现在欧美国家的水平。”

“体医融合”呵护青少年健康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慢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发病年龄不断提前,遗传、膳食、体育锻炼、家庭、社会、大气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慢病的发生。

“必须推动体医融合,把青少年从慢病低龄趋势中拯救出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的提案都离不开“体医融合”,他更希望通过体医融合解决全民健身的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郭建军指出,近年来,全球医药负担急剧上升;运动不足问题凸显,慢性病发生率飙升,并趋于年轻化。而加强体育锻炼无疑是国际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成功经验,因为任何的单独运动技能都不可能满足身体健康对运动的需要。他认为,当前学校体育的任务,必须从技能教育转向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用学校体育的力量,预防控制慢性病,促进体育和医疗的融合。

在他看来,体医融合,落实到学校体育,就是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就是预防慢性病从娃娃抓起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就是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对于越来越严重的慢病低龄化趋势,马军指出,慢病防控必须“从娃娃抓起”,关口前移到青少年。

他强调,开展儿童青少年慢病防控,不仅需要在一般人群开展预防和干预,例如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健康饮食、生活方式改善等,而且还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防控,并且,慢病防控关口需要进一步前移,从而在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慢病。

要想远离肥胖,必须“管住嘴”“迈开腿”。在马冠生看来,食物不是越贵越有营养,因为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不能简单地从价格上来判断食物的营养。同时“营养”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营养”贵在全面、均衡。“最为重要的是,食物多样是保证营养全面、均衡的基础,要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只吃一类或两类食物是不够的,各类食物都要吃,要根据食物的营养含量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7日第8版 版名:体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