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听蝉老来闲

作者:陆明华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8-13 阅读量:0

发现夏天不知不觉间莅临,并不是因为炎热的天气。于我而言,那林荫中的数声蝉鸣,由远而近,渐渐汇成一支充满激情的乐章,在耳畔长鸣交响。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夏天是真的来了。

少年时的记忆是最清晰的。蝉鸣之时正好暑假来临,没有学业荷担,身心自然轻松。在自己安排的暑假“作业”里,粘蝉玩蝉是重要一项。粘蝉的方法有好多种,我用的是最简单最节约的——用蜘蛛网粘。准备工作是要事先做好的。一根细长竹竿,用铅丝、竹篾、柳条、甜露粟皮弯成小圆圈,缚扎在竹竿尖端。日出前就悄然起床,提着竹竿,到屋檐下、竹林里寻觅蜘蛛网,把蜘蛛网丝卷绕在竹竿小圆圈上。这准备一定要日出前完成,带有露水的蜘蛛丝黏度是最强的。等到日出蝉呜时就循声而去。听到蝉虫粘网时的吱叫声,那个高兴劲,18个画师是画不出的。雌蝉不鸣,俗称哑斑,一般都是放了的。雄蝉善鸣,捕到后摘去双翼,使其不能飞,捏在手里、放在衣袋里当玩物。当走近人群,故意捏响蝉虫,引起别人对你的注意,表示出羡慕。那时我就感到,衣袋里的蝉叫没有树上鸣的好听。

青年时不再粘捕了。随着年龄增长和学识积累,对蝉的观察仔细起来。蝉卵在地下要经过数年的孵化才能成虫,到每年夏至黄梅季节,松泥出土、上树脱壳、羽化展翅、占枝开鸣。蝉喜攀柳树,故在柳树下的泥土里,产的卵最多。

老年退休赋闲在家里,为听蝉鸣数指等黄梅。现小区树林里蝉鸣声声,那鸣声似清越的龙吟,如婉约的凤啼,给人静谧,给人安详。那虫只餐风饮露,与世无争,不食人间烟火,不侵犯其他虫类,博得人们的喜爱。蝉忘情地唱,我也忘情地听,舍不得惊动它们,打断它们的唱和。我与蝉就这样近距离地对望着,不知谁主谁客,只知有一众“歌手”在为几个不速之客联袂合唱或演奏夏日交响乐。曾记得央视二台《鉴宝栏目》主持人说过,蝉的形象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寓意是高洁、清廉。晋代文人陆云将蝉性归纳为五德:“夫头上有缕,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蝉有这等美誉,故深得不少文人雅士的青睐及追捧。这几年来,我还从市场上购得青玉蝉、黄玉蝉、黄杨木蝉几种,蝉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很吵闹的小宠,放在茶茶盆玩蝉,当取自禅茶一味的蝉的谐音,茶盆上的蝉宠发出声响也很小,时时把玩、揣摩,着实得到不少情趣,也学到了不少斯文。

有人说蝉声并不好听,没有百灵的婉转啁啾,也没有布谷的形象生动,显得单调枯燥,而且杂乱无章,甚至可以归纳为噪音一类。但我喜欢听蝉奏出的曲子,仔细聆听,那音节由低到高,自然、高亢,长鸣不衰,是夏季最原始的宣泄,没有一丝半点的矫情。

身居都市,间或也在屋前园后听到蝉鸣,四围的蝉叫此起彼落,仿如丛林协奏曲——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吟浅唱,时而喧闹噪动,时而幽远空灵,虽然不算震撼、激荡,亦不失和谐、悠扬,真是另有一种感受,别有一番情趣。这立体的天籁之声,让你冥想,令你幽思,送你遁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或宠辱皆忘、天人合一的禅境。众蝉联叫一片,成为夏令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