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精神与新时期中国精神的建构

作者:王立胜 聂家华 来源:现代哲学 发布时间:2016-03-14 阅读量:0

王立胜 聂家华

【摘要】毛泽东精神具有作为一般意义的精神世界的层次性特征,具体包括四个层次:以“对技术精益求精” 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核心的道德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精神,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的信仰精神。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要充分挖掘、吸收和应用毛泽东精神中的可用资源,把毛泽东精神和中国精神渗透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中国精神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精神纽带和动力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精神;中国精神;建构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5-0042-06

我们曾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毛泽东精神及其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意义进行研究,认为毛泽东精神是毛泽东在探索国家出路和革命与建设道路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完整、有序、开放的系统;并试图克服以往研究中因使用“外延定义法”而导致的琐碎和片面的缺陷,充分呈现毛泽东精神的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的内容和特点。①但是,我们觉得相比较于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学界对毛泽东精神研究的关注不够,这项研究还有继续深入的必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毛泽东精神是建构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资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历史高度,深入研究毛泽东精神,挖掘其丰富内涵,对于拓展毛泽东研究,建构当代中国精神,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精神世界的层次分析与毛泽东精神的层次性

毛泽东精神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规定性的精神,必然具有作为一般意义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特征。因而,对一般意义的精神世界进行层次性分析便构成这一研究的逻辑起点。

从精神产生的根源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都是从物质的相对意义上来定义精神的本质,认为作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精神是高度发展、高度完善的有严密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②。经典作家对根源于物质世界而产生的精神世界的这种描述,不仅显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画卷,也同时从精神研究的方法论上启示人们,精神世界的存在也是分层次的,引入层次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精神世界的问题是适当的、可行的。

有的学者以精神世界的层次性为前提对精神世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精神就是意识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其生成根源是意识,即生物性神经反应,其内涵是意识活动及其活动结果的统一或总和。”“精神世界的含义应是:人的意识活动所生成的世界,它包括意识活动本身和意识活动的结果两个方面。”“精神本身具有独立的结构。”① 就意识活动来说,意识活动的不同类型或模式决定了精神世界的不同层面。总体看,意识的活动有四种基本类型:一是意识的刺激-反应类型,它决定了人类精神的心理现象,形成了精神世界的心理层面;二是意识的疑问-探究类型,它决定了人类精神的思维和认识现象,形成了精神世界的思维与认识层面;三是意识的意义-反思类型,它决定了人类精神的道德与价值观类型,形成了精神世界的道德与价值观层面;四是意识的本质-追问类型,它决定了人类精神的思想现象,形成了精神世界的思想层面。

这种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创新意义,从生成论的理路上给出了精神世界层次性的物质论和意识论根据。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精神世界的层次性进行更进一步地合理地细分。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和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可以把精神世界划分为五个层次。

层次一,心理层面。人类意识的刺激反应性是物质世界所普遍具有的反应特性。这种反应特性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从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动物的心理,最后演化为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反应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动物的心理与人的心理具有共通性,但是,其重要的分野在于有没有自我意识。这是人类意识的初级活动,它所生成的结果是心理内容,所生成的领域是认知、情感和意志领域。

层次二,认识层面。从心理层面到认识层面的跨越其分野是感性认识,其特点是从意识的反应特性到意识的反映特性。意识的这种特性是基于人类的思维能力,而思维是能动的反映活动。这种反映活动已经有了主动性、目的性、中介性、抽象性和创造性。它所生成的结果是认识内容,所生成的领域是智力领域。

层次三,道德层面。这种意识活动的特性是反思。反思意味着对主体本身的反向追寻。意识活动具有了对于主体需要的指向性,这种指向性使人的活动具有了应然的尺度和衡量。这就促发了人类道德意识的初步生成。

层次四,价值层面。这种意识活动的特性也是反思。对自然世界的反思形成自然价值观,对社会的反思形成社会价值观,对人自身的反思形成人生价值观。这就构成了价值观的基本结构。

层面五,思想层面。这是意识活动的最高层次,是意识活动对世界本质和人生本质的最根本的追问,表达了人类超越生活世界的局限性而进行的把握世界的绝对整体进而达到驾驭世界的一种理想期望。它具有超越性、创造性和自由性。

五个层面的形成根源于意识的指向性不同。反应指的是意识对主客不分情形的一种确认;反映指的是意识对客体的一种指向;反思指的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指向;而超越则是对主体和客体合一的整体性指向,是对主客合一的一种意识上的超越和驾驭。它们分别表现了意识的不同指向性,即本能性、对象性、主体性和超越性。②

按照以上对精神世界的层次分析,我们可以相应地对毛泽东精神进行层次性研究。我们认为,毛泽东精神可以相应地分为五个层面,即心理层面、认识层面、道德层面、价值层面和思想层面。对应心理层面和认识层面,形成了毛泽东的科学精神;对应道德层面,形成了毛泽东的道德精神;对应价值层面,形成了毛泽东的价值精神;对应思想层面,形成了毛泽东的信仰精神。这样,由安慰系统、教化系统、协调系统、动员系统和激励系统构成的毛泽东精神,可以分为科学精神、道德精神、价值精神和信仰精神四个层面。

二、毛泽东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为分析文本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这三个文本是毛泽东精神的集中阐述和反映,是解读毛泽东精神的代表性文献。我们以三篇文献为分析文本,把毛泽东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精神。

以往在解读《纪念白求恩》时,往往强调毛泽东对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赞美,忽视了毛泽东对白求恩科学精神的褒扬。毛泽东在文中指出: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① 基于白求恩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一方面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学习他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素养。

就笔者所见,毛泽东没有使用过“科学精神”这个概念,但他使用过“科学态度” 一词。“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②科学研究“要有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③“科学态度”也就是科学精神。从文献看,毛泽东的科学精神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高度重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强调要重视科学研究。他认为: “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④ “用处无穷”是毛泽东对科学功能的简明朴素的概括。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毛泽东认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 “因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⑤。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毛泽东强调指出: “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⑥其二,体现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上,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上”。⑦ 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精神表现为对待一切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说,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第二,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核心的道德精神。

如果说出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需要,毛泽东非常注重科学精神的功能和作用的话,那么,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实践中,毛泽东特别注重道德精神的作用。道德精神是毛泽东精神的主体和基本内容。

毛泽东对道德的起源、本质与作用、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都有重要的论述,其道德思想就其实质来说是属于共产主义的道德思想体系。他所倡导的是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核心的道德精神,这在《纪念白求恩》一文得到集中地阐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⑧围绕着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建构,毛泽东在有关著作中对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道德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述,逐渐形成了他道德思想理论体系。

第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精神。

价值精神是毛泽东精神的灵魂和主线。毛泽东精神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这主要体现在他关于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思想中。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毛泽东价值观的核心。“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⑨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瑏瑠《为人民服务》一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一思想。

其一,从革命的目标上指出: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瑏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① 这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共产党的一切行动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其二,从生死观的哲学层面指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②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这明确地指出了人死亡的不同意义的判断要以是否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标准。

其三,从真理标准的角度指出: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一个观点、一个政策是否正确,要看它从根本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四,从事物发展的长远趋势上指出: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③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曲折和牺牲,但是,从总体趋势上讲,从最终发展上讲,我们必须要看到“成绩”、“光明”、和“希望”,之所以要明确这一点,在根本上是因为,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人民利益的体现。

毛泽东的价值精神不仅体现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上,还体现在依靠人民群众、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地干事业的思想中。《愚公移山》一文就集中阐述了这一思想。就价值取向方面讲,毛泽东在这篇文献中表达了以下四个观点:

一是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是要有革命的自信和自觉,进而达到自主。“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三是要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实干精神。通过讲解愚公移山的寓言,毛泽东肯定和赞扬了愚公那种锲而不舍、挖山不止的精神。四是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民主革命任务的依靠力量就是人民。“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④第四,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的信仰精神。

在毛泽东精神的四个层面中,信仰精神是其目标和导向。毛泽东的信仰简单说来,就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敬仰和崇拜。毛泽东对白求恩精神的赞扬和概括就是因为白求恩的行为契合了他的终极精神追求,契合了他的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⑤ 在毛泽东看来, “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白求恩之所以有这种行为,正是因为他的共产主义信仰。

正是基于这种看法,毛泽东反复强调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现时,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⑥终其一生,毛泽东都强调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1964年“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批示,树立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这一活生生的典型,其根本用意就是在全社会传播共产主义信仰。

三、毛泽东精神:新时期中国精神建构的重要历史资源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重要精神资源的毛泽东精神在中国精神建构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吸收和应用毛泽东精神中的可用成分,使中国精神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精神纽带和动力作用。

第一,大力弘扬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的信仰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信仰是毛泽东精神的最高层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建构中国精神,必须继承和弘扬毛泽东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精神。毛泽东曾经深刻地论述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共产主义信仰之不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① 共产主义就是社会实践不断地选择的结果。

共产主义信仰既是一种学说,又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运动,但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方法论体系。因此,当我们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之后,就要自觉地把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就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来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② 在这里,毛泽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当作宇宙观和方法论来看的。

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精神建构,首先就是信仰精神的建构。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说,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与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激发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把伟大的中国梦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显然,习近平是把共产主义信仰置于中国精神的支柱地位的。

第二,大力弘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精神,真正确立人民本位的价值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是毛泽东价值精神的核心和精华, “为人民服务”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责任本位,它体现的是无产阶级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原则,是当代中国精神建构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毛泽东的集体主义原则。毛泽东反对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道德原则,但是并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恰恰相反,他主张在保证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主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结合、和谐共生、协调共进。

其次,作为价值理性的为人民服务的逻辑出发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个意义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把自己当作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工具来看待的,实际上是把人民群众从历史异化的工具地位拉回到了历史主人的地位。按照这种逻辑,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就“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③正是基于这种理论预设和现实根据,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得以存在特别是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最后,要关心群众生活,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毛泽东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建构中国精神的重要的历史思想资源。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为切入点,从中国精神的建构来说,正是为了真正确立以人民为本位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真研究和挖掘毛泽东这方面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三,大力弘扬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核心的道德精神,重构中国的道德精神。

道德精神是中国精神在人格特征上的体现。有什么样的道德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人格。应当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精神的建设上是颇费心思的。他极力推崇、推广和要求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和雷锋精神,从道德建设的角度讲,他是着力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实践中大批地塑造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特质和精神风格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先进分子,以此带动整个中国共产党人以及整个中国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最后形成共产主义的理想人格,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共产主义新人。

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毛泽东在道德精神的塑造中也不是要求整个社会的人都要达到他所描述的或者理想状态的人。认真阅读毛泽东的有关文献,我们会发现在他的道德哲学中,对于道德精神的建构也是分层次的。大概地看,应该是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像白求恩和雷锋一样达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精神的人,就是他所说的“高尚”、“纯粹”、“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 的“五种” 人。在毛泽东看来,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深化,这五种人必定是要逐渐增多的,到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有更多的这种人。

第二个层次是能做到公而忘私和努力工作,将工作置于第一位的人。比如,被毛泽东称赞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的徐特立和“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吴玉章。

第三个层次是做到遵守基本公共道德的人。毛泽东给大多数人提供了基本的公共道德规范。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际创刊的《新华月报》扉页上刊载了毛泽东的题词: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公德。”之后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把毛泽东提出的“五爱” 规定为全体国民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才把“五爱” 中的“爱护公共财产” 修改为“爱社会主义”。“五爱”的提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做出的重大贡献。

在新时期的中国精神建构中,我们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社会的道德精神进行重新思考,但这种思考不能离开我们走过来的历史。毛泽东所提出的“五爱”的道德规范应该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必须遵守的。对于表现在徐特立和吴玉章等优秀共产党员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标准,全社会都应当学习,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更应该好好学习、身体力行。对于白求恩精神和雷锋精神,这是我们的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永远不变的榜样,作为一种精神和理想人格,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把这种精神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中。

第四,大力弘扬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精神的建构贯通科学理性。

毛泽东科学精神不仅仅在于他对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他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毛泽东的科学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实事求是精神。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① 在这里习近平就是在科学精神的意义上强调了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中国精神的建构中,突出毛泽东的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在整个中国精神的结构中它处于基础的地位和发挥着基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