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照忠魂

作者:王建柱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文/王建柱

佟麟阁(1892-1937),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原名凌阁,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南苑率部抗击日军时壮烈牺牲。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这是抗日名将佟麟阁在南苑军事会议上讲出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慷慨誓言。在北京,有一条以佟麟阁名字命名的街道—一佟麟阁路;在香山脚下兰涧沟,是将军埋骨之地,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丰台区时村附近的南顶中学改名为佟麟阁中学,以纪念这位七七事变爆发后在北平南苑率部抗击日军而殉国的民族英雄。

投笔从戎军功报国

佟麟阁幼时发奋读书,熟读经史。17岁那年,他谋得了当地县官署一个笔帖式的职位,每月领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1911年11月,冯玉祥在滦州起义,沉寂的北方一时革命空气弥漫。第二年,适逢冯玉祥招募新兵,佟麟阁慕冯玉祥爱国之名毅然投笔从戎。1928年1月,佟麟阁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二次北伐,任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兼第11师师长,转战于豫、鲁、冀各省,屡立战功。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陷入危难关头。1933年5月24日,冯玉祥发表通电,组建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佟麟阁被委任为察哈尔省代主席、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他积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等密切配合,出兵张北,先后收复察东康保、宝昌、沽源,又乘胜挺进克复多伦。抗日同盟军由此军威大振。佟麟阁治军理政,运筹帷幄,筹备军需,安定后方,出版《国民新报》,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救护伤员,收容难民,殚精竭虑,获察省军民的爱戴。但因对日作战和蒋介石、何应钦的军事压迫,抗日同盟军腹背受敌。冯玉祥被迫撤销抗日同盟军,由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酬,而山河破碎,国运垂危,悲愤之余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以待报国时机。

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华北事件,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守卫华北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以及张自忠、赵登禹、冯治安等几位将军几次上山请佟麟阁出山协助办理军务。于是,佟麟阁回任第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兼大学生军训班主任,住南苑29军军部,主持全军事务。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佟麟阁对驻守北平南苑的大学生训练班慨然陈辞:“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双目、割我双耳。”全国有志抗日青年、原抗日同盟军干部和共产党员,闻讯前来参加第29军,军事训练团力量不断壮大。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佟麟阁在南苑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讲话:“中日战争不可避免。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当时《北平时报》报道说:“佟副军长善治军。29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则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当七七后,军士于烈日下守城,每一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竞献西瓜,坚却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无伦,堪称模范军人。”

从地形上看,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广安门外30里的永定河畔,29军官兵可以看到日军进行的军事演练。宛平城的民众感觉到了战争的逼近。据佟麟阁次子佟兵回忆:“当时父亲坐镇南苑,主持29军军务,每星期六才回家。可这一次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父亲还未回来。我们问母亲,她焦虑不安地看着我们说,‘爸爸很忙,不要多问了。’停了一会儿,她又说:‘千万不要去问爷爷、奶奶。’我们好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在爷爷的一再催促下,母亲只好拿起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声音低沉地说:‘大敌当前,我不能回去,请你替我尽心照顾,多多安慰二位老人吧!’”

7月12日,《世界日报》以《日贼侵犯宛芦,被我军击退;廿九军之大刀队大杀日贼》为标题,报道了29军的战果。七七事变几天后,我二十九军大刀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宛平大王庙激战。“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二十九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日军伤亡无数。”消息传开,正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作曲家麦新受到极大鼓舞,创作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副题为“献给廿九军大刀队”。

1937年7月下旬的一天,少校军械官王慎之来到佟麟阁面前,拿着一个存有50元的存折说:“先生,大战就要开始了,您如回城,请把它交给我的家属……”佟麟阁没有接过存折,而是摘下了自己的金项链,交给王慎之。佟兵说:“父亲命王慎之进城领军械,临行王问父亲有什么吩咐,父亲低头沉思片刻说:请替我回家看看,见了荣他妈(我母亲),把项链交给她,就说我一切都好。军人是打仗的,过去打的不是仗,现在才真正是打仗,因为打的是侵略咱们的外国人。见了老太爷和老太太,就请他们二老放心,千万别惦记,等把鬼子打跑了,我就回来了!谁料,这竟成了父亲的最后遗言。”佟兵说,“王慎之进北平城后,对母亲说,先生叫我把项链拿回来了,母亲见此就流下了眼泪,她知道他有了赴死之心”。

身先士卒浴血奋战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步兵在飞机和炮兵的掩护下,突然从东、南、西三面向南苑守军发起空中和地面进攻,集结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同时向南苑进攻。南苑一带地势平坦,易攻难守,29军的士兵、马匹来不及疏散和隐蔽,损失惨重。炮弹落在马厩里,上百匹马被炸死。通讯设备也被摧毁,各部队彼此失去联络。这时,部队接到军部命令,令南苑守军一律撤进城。佟麟阁立即决定,分散撤出南苑。 据时任29军军事训练团教育长张寿龄回忆:当时佟麟阁所率领的是军事训练团的学员,携带武器不多。在撤退途中又不断收容伤兵,准备回到北平重新整编,再次投入战斗。由于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已经控制交通线,所以佟麟阁只能率部掩蔽穿越青纱帐。当撤退部队跨过凉水河到达大红门东北角时,在大红门与红寺之间的南顶路又与曰军遭遇并发生激战。日军飞机轰炸了29军的军事高地九龙山,封锁了南顶路和西侧直通永定门的大路。同时,由南顶路向东,经红寺向北通往左安门的道路也被日军封锁。佟麟阁只得率部由南顶路向北,进入时村,不料在时村再次遭遇日军的阻击,佟麟阁率部与日军相峙激战了一个多小时。

在战斗中,佟麟阁腿部受了重伤,部下劝他赶紧下去包扎,骑马撤退。而他却坚定地说:战斗这么紧张而激烈,我不能走!我不能扔下训练团的学员一个人离开。在撤退的路上,一颗炸弹落下击中了佟麟阁的头部,殉国时年仅45岁。

毛泽东痛挽:“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佟麟阁牺牲后的第二天,侥幸生还的贴身卫士高鸿锡来到佟麟阁家,说佟麟阁受了重伤,正在医院治疗,还把佟麟阁随身的手表、怀表和相机交给佟夫人彭静智。彭静智意识到,如果只是受伤的话,他怎么把这些东西都带回来了呢?后来,家人才知道战斗中也受了伤的高鸿锡体力不支,实在背不动佟麟阁的遗体,只好把手表、怀表和照相机摘下带了回来。几天后,在附近老百姓的帮助下,佟麟阁的遗体被运回北平城中。此时,经过多天的掩埋,佟麟阁的遗体已经面目全非。只见佟麟阁头上有几个弹洞,已失去了左臂,浑身血肉模糊……家人给他擦洗干净并穿上了衣服,最后将遗体装殓。

就在佟麟阁遗体运回北平城的第二天,北平就沦陷了。佟家人为了保护遗体,灵柩没有立即安葬。经过再三商议,家人决定将灵柩暂时存放在雍和宫以东的柏林寺。柏林寺老方丈敬仰佟麟阁的爱国壮举,冒险把灵柩埋入柏林寺东跨院的地下,然后在上面砌了一个花池。就这样,佟麟阁的灵柩一直被秘密保存直到抗战结束。为掩入耳目,佟家人在佟麟阁的灵位上写着“先府君胡先生之灵位”。“胡”是佟麟阁母亲的姓。此后每年祭日,佟家人都来柏林寺偷偷祭祀,他们不敢出声,只能默默啜泣。

佟麟阁牺牲后,他年迈的父母亲并不知道儿子阵亡的消息,家人一直瞒着。开始几年,他们还经常问:我儿子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家人总是瞒着说去后方打仗了。实在问急了,就写一封假信,念给他们听,说这是儿子报平安家信……佟麟阁的父母于1952年、1953年相继去世,佟麟阁殉国之事,两位老人至死不知。

佟麟阁阵亡后的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了褒奖令,追认佟麟阁为陆军上将。上海《大公报》1937年8月1日原文刊载了这一褒奖令,上面印有“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以彰忠烈,而励来兹”的字样。宋哲元在佟麟阁殉国一周年时,在衡山观音桥修建了“双忠亭”。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为佟麟阁、赵登禹举行国葬,由李宗仁主祭,从北新桥柏林寺到香山兰涧沟,沿途设了6处公祭点,民众自发摆设供桌、祭品。随后,佟麟阁骸骨被安葬于香山南侧的兰涧沟山坡上。同年,北平西城的南沟沿命名为“佟麟阁路”;北京通县亦因佟麟阁在此指挥过抗日,命名一条街为“佟麟阁街”。

中国共产党最早纪念佟麟阁的是毛泽东。他在1938年3月12日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称佟麟阁“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经邓小平批准,北京市委正式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同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佟麟阁墓修葺一新,并树立汉白玉石碑。墓基坐南朝北,宝顶为半圆凸形,墓碑字迹清晰,墓地四周整洁、肃穆。1992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佟麟阁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