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无锡之“四识” ——参加山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高级研修集中培训的思考

作者:樊晓东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一中 发布时间:2018-10-22 阅读量:0

为了贯彻落实《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山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升校长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山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于2018年10月9日至21日,在江苏无锡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包括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两部分内容,我有幸成为参训者,为期13天的培训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教育是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就是育文化,学校文化的形成之路是这样形成的: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文化。首先要成为一名思想者,就要从学习开始。

知识

这次培训安排了很多精彩专家报告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如“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如何通过数据监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批判性思维与高考命题思路”“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理论建构与政策实施”“我们到底要培育什么样的文化来育人?!”等等。“好学”是指学习的形成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挂职、阅读、考察、报告、运动、徒步、座谈、观影等;获得知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并不只是说要虚心向普通人学习,而是讲孔子自己的经历,说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可做我的老师,这是一句“纪实的话”,不是教导的话。孔子还有一句话说“学无常师”,也是说他的学问从哪里来,他没有固定的老师。进而才体会到,获得学问,不必来自固定的老师,只要你好学,随时随地注重学习,很多人很多事物都可以是你的老师。学习让我们具备了足够的知识也就有了思考的元素。

见识

在实地考察、现场交流中,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工作思维。 

——10月12日,到江苏省天一中学考察。易经曰:“天一生水”,古人云:“天人合一”。天一中学正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它坐落在美丽的江南水乡,以其骄人的办学业绩和悉心的人文关怀,成为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10月15日,到无锡市第一中学考察。无锡一中创建于1911年,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传承着百年光荣传统,坚持“独立、协作、创造”的校训,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多元课程,打造高效课堂,彰显“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国际化学术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之路。

——10月16日,到江苏省无锡高级中学考察。该校始建于1907年,前身为私立匡村学校,坐落于杨墅匡村,1952年更名为“无锡县中学”,1997年启用现名。系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校、重点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首批九所、无锡市首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完备,条件一流。建有六个省级课程基地,成为江苏省第一所课程基地全科覆盖的学校,并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四家“江苏省课程基地高峰建设项目”学校之一。

——10月19日,到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考察。该校始建于1882年,前身是江苏学政黄体芳在两江总督左宗棠协助下创办的南菁书院,校名源自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江苏省微课程基地,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学科联盟牵头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众多一流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哈佛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考察基地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全国名校长、名教师挂职研修基地,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百年南菁,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也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它的年轮里镌刻下历史的荣耀,孕育了桃李遍地,栋梁柱天的杏坛风华。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肩负人民的殷切期待,今日之南菁,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不断产生生命智慧的“学园”;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打造气质,不断陶冶高尚情操的“花园”;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坚守信仰、独立人格、塑造灵魂,不断享受人生幸福的“乐园”。办“关注师生生命幸福的教育”,是学校的崇尚追求,也是学校的庄严承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认识

掌握知识就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见识让我们开眼界:看到了诗和远方!学习让我们长知识、长见识,这也是孔子成才成人七字要诀中的“好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好学有三重境界:兴趣、情趣、志趣。学习者的态度境界必然决定了学习结果。仅仅好学还不够: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是被动的学习,是继承前人或别人的,我们必须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这样才算提高了认识。

通过学习,我们长知识了,也长见识了。四所学校,有三所学校都是百年名校,它的历史和人文的那种厚重,我们是学不来的;而江浙一带对教育的这种重视投入,我们也是学不来的;所以有很多的校长觉得:我们无法复制,与我们的实际偏差很大。我认为要多思考,也就是孔子讲的“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什么呢?首先必须有一点说明,教育是艺术而非技术,但人们总以为教育是技术,我们掌握了这种技术,就可以办好教育,所以我们追求“方法至上”——对方法顶礼膜拜。众多哲学家、科学家、伦理学家从笛卡尔时代起,就试图为人类找到一种一成不变、完美无缺的方法。他们似乎忘记了,人类是被各种客观条件所制约的,是活生生的需要自己思考和做决定的动物。

硬件,我们学不来,我们没有江浙一带对教育如此大的投入和重视;而有些软件我们也学不来,因为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慢慢去养成,即便是有些东西我们效仿着做也会变成“东施效颦”,“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让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教育对象是什么呢?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一个核心,这和2000年前孔子提出的思想是一致的:仁,仁者人也。这个框架之下,我们应该具体讲培养什么样的人,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我们要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和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人。具有以下特征的人:乐于接受新事物;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头脑开放,尊重不同的看法;注重未来与现在,守时惜时;注重效率、效能,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注重计划;尊重知识,追求知识;相信理性及理性支配下的社会;重视专门技术;敢于正视传统,不惟传统是从;相互了解、尊重和自重;了解生产及过程。通过人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

我们可以从课程和教学两方面入手,而且在课程和教学两方面,都需要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以便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少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因为教育的道德意义就是应该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护人也值得别人爱护的人。这里的关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这里更加强调的是,关心的关系性,也就是说,当我谈论关系的时候,我们重点放在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上,关心者和被关心者在这个关系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学校必须为关心关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气氛和文化。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跑道,让他们展翅翱翔,让他们快乐成长!

胆识

好学,让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长了见识;通过勤思,学习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认识;更需要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实践: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湘将曾国藩说:“战事本无万全之策,算得三四分,须放胆放手”。教育亦如此。

艾伦·布鲁姆(Alan Bloom )曾经写道:“真正的教育必须对人们的需要作出回应”。简而言之,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会关心,从这样的教育目的出发,学校课程必须围绕关心来重新组织,必须教会学生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以及精神世界。

课程: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还要建立和丰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要与学生的过去生活相连接,同时也必须与他们未来的生活相连接,拓宽和加深他们的未来生活经验。课程建构要围绕关心主题来进行。关心主题包括:关心自我,关心周围的人,关心陌生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非生命的物品和器具,以及关心意识形态领域的知识。师生们还可以围绕关心主题来开展各种各样的对话和活动:主题可以包括健康、性、养育孩子、家政管理、驾驶安全、营养学、吸毒问题、环境保护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教师们自然应该承担领导者的责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些讨论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巧。

建议尝试我们在中学建立四个同样重要的课程体系,一个是语言与数学专业,这个与现存课程看起来相似。一个是以技术为中心的专业。一个是艺术专业,着重培养孩子们在音乐、绘画、舞蹈和戏剧方面的特殊才能。还有一个是人际关系专业,着重研究人和人际关系。同时欢迎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进入学校,配合学校进行有关关心主题的教育活动。

鼓励师生双方都参与到课程建设过程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能够将学生目前的学习兴趣与他们以前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全面了解社区社会和具体学科知识,以便将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样一个课程设想,充分认识到未来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可能的变化。

课堂:问学AI课堂:“三问两学一爱”。“三问”是从两个层面三个环节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立足于事物发生发展的角度,从开始、过程及结果进行提问,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第二个层面是立足关心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问题,方式可以是师生间、生师间、生生间三方面的互动。“两学”,包含被动学和主动学。翻转课堂,提前推送微课,在看似被动学的表象下,学生已经在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体现在课堂上的就是思维碰撞的讨论、大胆展示的自信。两学既有传承——子曰: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成天下师。又有创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AI(爱)”有两层含义:AI代表的是人工智能,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另一层含义代表的是爱心和关心,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课堂里用大数据手段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线上线下实现混合式学习,时刻关注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恒温度和内心对学习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正如新加坡教育部部长《校长委任状》所写的: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都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仁为己任,士人弘毅,任重道远!

(作者: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一中校长 樊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