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质量乡村教师须着力“关键少数”的培养培训

作者:汪文华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24-02-26 阅读量:0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应该“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关键在于,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

2020年7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时代进程,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二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三要创新挖潜编制管理,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益;四要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重点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五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六要拓展职业成长通道,让乡村教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七要提高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八要关心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优化在乡村建功立业的制度和人文环境;九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为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意见》要求各地一要加强定向公费培养,二要抓好乡村教师培训,三要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作用。抓好乡村教师培训,须在落实《意见》和国家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政策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组织实施在职教师岗位全员培训,完成五年不少于360学时任务,更要着力“关键少数”的培养培训——名师名校长培养和新任教师培训。

着力名师名校长培养,旨在发挥“双名”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要求实施新周期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家。为落实《强师计划》,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对“双名计划”作了具体部署,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有规划地开展省、市、县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做好省、市、县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与国家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衔接。乡村学校的名师名校长培养是各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重点。通过组织实施县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名师名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本地乡村在职教师岗位全员培训开展,赋能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着力新任教师培训,立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乡村学校的新任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做好新任教师培训是县级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否则,将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乡村教育发展质量。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目标和学时要求: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2013年5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推行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2022年的《强师计划》对新教师培训也有具体规定: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做好新任教师培训,是为了乡村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建设和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县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