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亮点” 使沟通思维走向共识

作者: 赵宗正 来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09 阅读量:0

【案例背景】

在督导工作中,寻找和推介好学校工作的“亮点”,能对学校产生一种激励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构思设计了针对学校实际的亮点式督导方法,注重寻找学校在工作、思想、行动和成效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在寻找、推介成果经验的同时找出不足,分享蕴藏在其背后的一些经历、想法与困惑;在欣赏、理解的氛围中,帮助学校自主思考、自主发掘、自主发展,真正做到为寻找和推介“亮点”而督导。

【案例描述】

责任区中的航头学校,是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近三年有100多项学生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有几十位学生获上海市科技创新一等奖,先后有四名学生获上海市的“明日科技之星”和“希望之星”。在督导过程中,我发现这是该学校办学方面的突出“亮点”,而且“亮度”也非同一般。如何提炼和推介好这个“亮点”?我找到了学校科技总辅导员L老师,向他了解情况。在交谈中,当我问到如何运用好现有的资源优势,把科技创新教育这块“蛋糕”进一步做强做大时,这位长期担任科技总辅导员,对科技教育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师道出了真情,自己年纪近50岁,身体不好,动过几次手术,每天高频率、快节奏的工作已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人手太少,时间不够用,成了他最大的难题。如果将来身体不适,不能担任此项工作,学校的科技教育怎么办?该老师表示对学校科技教育的传承和后续发展有着深深担忧。

为解决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传承和后续发展的问题,我同校长进行了多次深入探讨,校长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学校的科技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树立大科技教育的理念,形成“普及+提高”创新素养培育机制和模式,加强学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基础性课程是课堂创新素养的主渠道,必须加强创新素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同此课程相配合的科技教育的骨干团队的培养工作,建设和开发好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

在校长的重视下,学校分析了背景基础,确定了主课题《以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实践和研究》,以及相配套的三个子课题内容。学校成立了以L老师领衔的科技创新工作室,科技教育活动特色扎扎实实地得到了开展,科技新成果不断呈现。

我向责任区的几所学校推介了这所学校的“亮点”,其他学校纷纷派有关老师前来取经学习。同样,我的责任区中还有学校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依托责任督学这一桥梁,促进责任区内各校之间的“亮点”成果交流,通过共享,促进共同发展提升。

【案例反思】

责任督学肩负“督”与“导”的责任。发现、推介学校的“亮点”和发现“问题”同样重要。我们要努力克服过于偏重找问题的做法,注意防止把此校优点与彼校不足相比较的思维定式,切不可戴上“有色眼镜”。

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努力寻找、善于发现学校办学中的“亮点”。帮助提炼、总结,从而进一步助推学校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推介“亮点”,共享发展成果,保护学校的教育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带着平和的心态,用“慢慢走,多欣赏”的眼光来看学校,那么在与学校的交流中就会多一份真诚的肯定,学校也会觉得付出的辛勤努力是会被发现、被理解、被接纳的。

其次,内心的接近才会带来言行的认同。只有用心沟通才是开放的,才会主动敞开心扉、提出困惑、探寻良策,接纳意见,做到“有话好说”,才能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学校的工作。在我们视野中才能发现每所学校在发展中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动人的故事,做到慧眼识“亮点”。

实践证明,没有平等的交流,就换不来真诚的接纳,即使找准了问题,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达不到整改的效果。凭借“亮点”,沟通思维才能走向共识。


(作者职务:上海市航头学校原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