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适应力训练宜早不宜迟

作者:单志艳 来源:《现代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8-23 阅读量:0

适应力训练让婴幼儿学着适应各种感知觉刺激,学会等待,逐步提高其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这样说过。婴幼儿时期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从性格来看,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在3岁之前大多定型;从学习来看,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从身高来看,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孩子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

目前,早期教育多关注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动作训练、空间关系训练等等,但是缺乏更重要的与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相关的训练。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进行适应力相关的训练。

一是孩子自然环境适应性训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且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在个人成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当个人内环境和外界环境变化时,必须学会适应。

衣服脏了要随时洗干净吗?遇冷要马上加衣吗?遇热马上脱衣吗?

可能很多家长会回答“是”。如果这样的话,养育出来的孩子环境适应力不会很强。孩子感冒了不马上加衣服,孩子睡着了也可以冻一冻,遇冷不马上加衣,遇热不马上脱衣,让孩子的感知觉适应变化的内外环境,提高孩子环境适应力。古人说,“欲得小儿安,常需三分饥和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孩子的延迟满足训练。

如果孩子饿了一定要马上给吃的吗?渴了就要马上喂水吗?孩子一哭就满足他的需求吗?孩子想买一样东西时马上就买吗?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是“不”。因为意志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延迟满足”训练从刚出生就开始了。即便对于吃、喝、哭、买东西等这些简单的事情,都可以让孩子适当等一等。

孩子一岁以前要尽量满足其需要,所以延迟满足的时间不能长。对于1岁以内孩子,家长任孩子哭而不管的话,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根据孩子年龄,把握延迟满足的时间非常重要。应随月龄和年龄增长,一点点逐步增加延迟满足时间。

三是孩子的心理适应力训练。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适应力呢?从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找到答案。孩子和自己讨厌的人一分钟也不能相处吗?受伤时不能忍受一点痛苦吗?一刻也不能和母亲分开吗?

让孩子学会忍受一点痛苦,能忍受和母亲的短暂分别,这些都能提高孩子的心理适应力,长大后人际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较强。

总之,适应力训练是让婴幼儿学着适应各种感知觉刺激,学会等待,逐步提高其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感知觉适应力、延迟满足能力和心理适应力的逐步提高,孩子长大后就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顺利融入社会,成就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