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运行机制,保持发展活力——记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

原创:陈余彬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1-03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基层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南。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原则,优化现代学校组织架构,重构现代学校制度,提升现代学校科学治理能力,完善科学高效的学校运行机制,是促进学校始终保持旺盛发展活动的重要保障。

我们学校的现代治理体系主要由学校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两部分构成。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激励、发展”, 贯通的主线是学校的办学章程,遵循“清晰简单、导向明确”的基本原则。基于此,我们对原有繁杂的制度进行了整合简化,逐步构建起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的、应该做到和必须做到的、绝对禁止和不能触犯的三大类别制度结构。

 学校逐步构建起以党委会为领导核心,以校委会、教代会、办学理事会为决策层,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互为支撑,以“分布式领导”和“人人都是动力源”为特点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有序参与的现代学校运行机制。

所谓“非正式部门”,是相对正式职能部门而言,是以专业研讨、学术交流为主要特征,由教师自愿参与,形式较为灵活但形态基本固定的教师组织或团队。这些组织的形成,在初期阶段是在学校行政力量的引导或支持下进行的,但形成并运行之后,行政的力量就不再进行干预,只是给予包括活动经费支持和专业指导服务在内的多方面帮助和引导,主持项目研究的负责人和参与人员可自主进行活动。

分布式领导则强调领导的实现是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以及环境等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重视集体领导的重要性和非正式领导的职位、功能、角色和作用。

基于制度体系建设和组织架构优化的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思路,学校对原有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对具体的中层职能部门、治校育人项目组等架构和组织进行详细明确界定。此次组织结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完善,将为学校继续深化运行机制,完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发展机制提供重要基础,进而真正推动学校发展的自主化,扁平化、协同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转变部门职能,突出教学职能部门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党政后勤部门的服务性和协同性,是学校深化组织架构变革的基本出发点。例如,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学生成长研究中心、课程开发管理中心、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等正式部门,其功能主要突出两个:一是保障服务,二是研究支持,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由行政安排向研究推进的转变。

同时,以治校育人项目组形式深入推进分布式领导,将学校倡导的“人人都是动力源”“师生是学校治理的主体”等现代学校治理理念推向实处。我们要深刻理解学校变革组织架构,实施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相结合探索的初衷和追求,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专业的思维融入学校治理体系的变革之中,真正承担起学校发展的主人翁责任与担当。例如,从学校层面布局,我们产生了学术研究委员会、班主任研修学院、青年教师研修学院、家长学校、文化研究传媒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学生社团活动指导中心、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等十几个项目组;从级部层面布局,在级部产生了学生发展研究团队、选课走班研究团队、自主招生研究团队、班级主题活动研究团队、综合素质评价团队、学科育人研究团队等近十个项目组。这些项目组都是学校非常重要的非正式部门,与正式部门是互为补充、相互呼应的,其区别在于这些非正式部门不是学校安排或任命的,是一群人、一帮人凭奉献工作的热情、学术研究的激情、教育生活的怡情自发主动形成的,我们要鼓励、保护、引导好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如此,学校治理实现了全员参与,人人都是主体,人人都想把事情做好,人人都能把事情做好,人人都是动力源。

管理无非是管事和管人。管事,遵循计划、执行、控制的方式,体现制度化;管人,遵循沟通、激励、解放的方式,体现人本化。管理的境界有人治、法治、文化治理三个逐步递进、上升发展的层次,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应该以尊重人的方式进行,尊重人的声音,尊重人的需求,尊重的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发展。不为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丰富的人生意义。在成事中助成人,在成人中促成事,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开放、互动、民主、自然的人际关系是学校管理追求的一种生态。管理就是服务,要从管理走向领导,要从管理走向治理。实现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相结合,行政领导与专业领导相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

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研究和发挥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做到依法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民主权利,实现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社会有序参与,形成发展合力。我们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例如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的关系、行政部门与学术部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术委员会)的关系、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的关系、学校与家庭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必须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这是根本原则。围绕这些关系的处理,要坚持以学校内部治理为核心,学校内部治理要处理好制度与人文、量化与模糊、统一与自主、规范与灵活的关系。

学校的民主建设,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体现在思想活跃、教学民主、管理自治、人人参与等几个特征,但民主的前提是认同和践行学校核心价值观。民主是学校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实质是师生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常态化。民主的起点在于尊重。作为学校治理的引领者,我们要善于倾听多元治校主体的声音,变行政安排为研究推进,变硬性要求为协商共赢,变常规管理为分布式领导,变安排工作为交流共享,变排查问题为挖掘亮点,变督导检查为成果展示,变无关紧要为人人是主人。唯此,多方力量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校中来,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才会落地生根。

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在现代学校运行机制的完善过程中,以下几个原则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和牢牢坚守的。其一,坚持人人都是动力源,人人都想(都能)把事情做好;其二,坚持从管理走向领导,探索扁平化、分布式;其三,坚持尊重学术声音和力量,从行政安排走向研究推进;其四,坚持教师至上,学生第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其五,坚持育人目的,教学中心,落实立德树人导向;其六,坚持人本思维,注重鼓励和解放,调动和激发;其七,坚持集体领导,注重负责人为核心的团队合作;其八,坚持依法自主办学,完善“四会一章程一核心”;其九,坚持内外协调,多方联动,做好资源协调与融合。

(作者:陈余彬,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