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弥补错失的青春

作者:马东霞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小林已经7个月没有走出家门了,每天他都像一个游魂,飘荡在网络上,打游戏,浏览网页、论坛,他好像对所有的网上事物都感兴趣,但却又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父母也好久没有见到小林了,他把自己关在小卧室里,拒绝与父母见面或者交流。父亲苦口婆心地想与他交流,想把他从网络中拖回到现实中来,但不想听父亲唠叨的小林锁上了房间门;盛怒的父亲一脚踹坏了门锁,小林则拉过了书架当门锁……无奈的父母放任了小林,只希望他有一天能自己走出来,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7个月。母亲偶然遇上了从卧室出来找水喝的小林,眼前这个皮包骨头的小老头模样的人,哪里还有一点曾经阳光、青春的大学生风采?!

小林曾经也是品学兼优的学子,也曾怀揣着梦想激动地走进大学校园。愉快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但第一学期快要结束时,小林的噩梦也开始了。临近期末考试时,一位舍友提议请科目最难、也据说是最严的那位教授吃个饭。耿直的小林当场用很激烈的言辞拒绝了舍友的提议,尽管这件事情最终因为大家都不太赞同而没有办成,但那位被指责的舍友却从此记住了小林。新学期开始后,流言像瘟疫一样传播着:小林清高过度,小林私下给多位教授送礼……同时,宿舍的人也开始远离小林。对于这突然出现的怪现象,小林备感无力,却不知该如何去解释和应对。在又一次被舍友冷言讥讽之后,小林躲到了网吧里。从那天开始,小林爱上了网络。在网络里,他可以与网友天南海北地调侃,可以在游戏中把自己的烦恼宣泄;他还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找到了真爱,很多网友都见证了他与心爱女孩儿的甜蜜婚礼,小林甚至都忘记了现实中还有一个比较心仪的女孩儿曾经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生活似乎渐渐地脱离了原有的轨迹:在线上,小林是受人尊重的英雄,有着美满的爱情、真诚的友谊。但回到现实,他木讷,被人排挤。大一结束的时候,小林好几门功课都亮起了红灯。暑假回家的时候,小林也曾下定决心,开学后直面自己的生活,要在现实中解决人际问题,应对学习问题。可是开学后,一切又被打回原形。最终,在大二结束的时候,小林不顾父母的央求和辅导员的劝说,自己办理了退学手续,回到了让他感觉安全、舒心的家里,一待就是7个月。

这7个月的时间让小林离开了烦恼的人际应对问题,让小林忘记了学业上的困扰,似乎生活都在按照他所希望的那个状态走下去。最初,父母还因他退学而焦虑,渐渐的,父母也不再过问他,对他已经失去了信心,小林也不知道该如何找到生活的支柱。时间长了,网上的生活没有了原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小林也不再愿意去论坛留言,不再想与网友对话。他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对什么都不再有兴趣,孤独感如冷风一般灌入他的骨头缝里。无奈的他只得一遍又一遍地把自己投入到游戏中去,想要给自己的心灵找一种寄托,给自己孤独的人生寻找一点乐趣。

慢慢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需要他都觉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从开始的有意,到后来渐渐变成无意识的,减少了走出小屋的次数,连吃饭、喝水似乎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了,他已经很久没见到父母了,虽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已很久没开口说出一句话了,显然也没有这个需要。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直到一个深夜,在网上不知道又连续奋战了几天的他到客厅找点儿吃的,却不料遇上了母亲,母亲一声惊骇叫喊打破了他7个月来平静又无聊的生活。

小林被父母带到咨询室,坐在父母身边等候咨询,神情寂寥的他捧着双手认真地看着,对周围人的交谈听而不闻,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他就像从游戏中走出来的僵尸,身形佝偻着,面无血色,眼神发呆。小林与他人没有语言交流,也没有目光的交流,坐在你身边,却又像从未在这里出现过。

小林在咨询后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曾经是一个大学生。”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21岁的他用了好大的力气,连带着比画手势,结结巴巴地说了半天。伴随着这句话,还有两行止不住的泪水,那些回不去的青春,那些被自己抛弃的校园生活,那曾经象牙塔里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纯纯的爱恋……是谁给了他一把锁,让他关上了与外界交流的心门?谁来弥补他错失的青春?

小林的症状属于网络成瘾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大量时间去上网,逐渐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则会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症状中的个体往往性格内向、自卑,习惯自己承受压力,不愿或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更喜欢网上交往的隐匿性,常通过上网向网友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以获得心情的放松。但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们无法从中体验真实情感的互动,长期处于这样“冰冷”的环境中,个体会变得在现实中无法与他人沟通,对待他人也变得非常冷漠,并因此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和人际交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