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逻辑和科学内涵

作者:唐茂华 来源:《求知》 发布时间:2023-10-31 阅读量: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的重要要求,对其进行科学归纳和研究阐释,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学理逻辑、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更加系统地掌握其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使之成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理论之源

任何有生命力的科学理论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所获得的新发现和新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也是在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交流互鉴与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作出了很多原创性贡献。

1.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炼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其中的人民立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重要原理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得到了全面继承,并以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得以呈现。

2.传承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的理论成果。在百年艰辛探索历程中,我们党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基本矛盾理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独创性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等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与这些重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创新成果。

3.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之融会贯通,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与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等,都是纵贯古今、内在一致的。

4.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丰富经历和深邃思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可以追溯到习近平同志丰富的从政实践经历。习近平同志先后在陕西、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比如,七年的陕北知青生活,使习近平同志对农村真实生活状态和基本国情有了深切感悟;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探索出“半城郊型”发展模式;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建设“海上福州”,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八八战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在上海工作期间,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等。这些都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源泉,具有厚实的实践根基和深沉的人民情怀。

5.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同时,也强调“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不能照抄照搬”。自17世纪中叶以来,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各种流派的西方经济学,发展形成了一套包含市场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机制、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体系,其中市场机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现代产权制度等很多有益成分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得以运用和发展。

二、实践之基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品格,在深刻洞悉时代变局和把握发展大势中解决现实问题、引领实践发展。

1.外部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但同时,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置于不断演变的世界大变局中,既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有效防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计的风险挑战,也要为解决世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2.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很多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3.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直到党的十九大之前,这一论断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和主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得到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地区、城乡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和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等发展不充分问题更为突出。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基于其新特征新要求,着力寻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之道。

4.经济发展阶段深刻变化。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谋划。党的十三大作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两个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经济思想精准把握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推进我国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科学指引。

三、立论之本

不同理论都有其立论基础和学理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分析商品的二重属性,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基于“经济人”假设,通过微观经济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逻辑推演,刻画了一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动实现均衡的“完美”图景。西方宏观经济学承认资本主义存在市场失灵,主张政府进行有效干预和调控,用以证明资本主义能够通过调节实现长期均衡和稳定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根本上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之有着本质区别,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立足中国实际,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为立论基础和基本逻辑,构建起宏阔的理论大厦。

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片面强调个体理性和自由放任的超越和颠覆。

2.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代表资产阶级立场的批判和否定。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完美”市场自动均衡理论的修正和升华。

4.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是重大原则。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和安全问题,但将二者统筹并重,并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创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和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统筹把握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安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忽视经济发展中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扬弃和超越。

四、丰富之义

习近平经济思想既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但又超越一般的学术范畴,是将原创性思想与变革性实践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治国理政体系。自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来,先后出现了“七个坚持”“十一个关于”“十三个明确”等权威论述。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丰富,涵盖政治保证、指导原则、战略布局、主要任务、前提保障等诸多方面,它们既各有侧重、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形成有机整体。

1.政治保证:以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管大事、议大事,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一是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升格为委员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相关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经济形势、决定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领域重大改革,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对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实施了“三大攻坚战”、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党中央要求从讲政治高度做经济工作,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穿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反对经济工作中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确保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指导原则: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并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各有不同,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树立全面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加以贯彻,不能畸轻畸重、以偏概全。

3.战略布局:以新发展格局把握发展主动权。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和条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作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并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一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形成畅通无阻的国民经济循环。二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要构建国内大循环,各地不能搞省内、市内、县内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三是形成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利用两种资源,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四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

4.主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鲜明主题和根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建设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一体推进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建设。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此外,高质量发展还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等诸多内容,其本质要求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内在一致的。

5.前提保障:以维护经济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经济安全的关键是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全预防和化解经济安全风险的制度机制,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经济安全涵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金融安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诸多方面,各项经济工作中都要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标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指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出强大的思想伟力和真理力量。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经济思想将随着新的伟大实践而丰富发展,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思想武器。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天津市东丽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